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神话和历史——中印古代文化传统比较(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评论 黄宝生 参加讨论

    《梨俱吠陀》的颂神诗中有时也会涉及历史事件。但《梨俱吠陀》注重的是颂神,而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譬如,提到战争胜利,目的是颂扬得到因陀罗或其他天神的庇护和帮助,而不是颂扬人间英雄的事迹。因而,《梨俱吠陀》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大多是零散的片断,如著名的“苏达斯和十王之战”散见于一些颂神诗中,并无连贯一致的完整描述,具体情节模糊不清。而《诗经》中则有一些具体描写民族历史(《生民》、《公刘》、《緜》、《皇矣》和《大明》)
    和民族战争(《出车》、《六月》、《采芑》、《江汉》和《常武》)的诗。如果说《春秋》是用散文体记叙的历史,那么,《诗经》中这些诗可以说是用诗体记叙的历史。
    事实上,《诗经》也成为《史记》依凭的史料,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说:“余以《颂》次契之事,自成汤以来,采于《书》、《诗》。”(《殷本纪》)
    现在国内学术界常常把《诗经》中的这些历史叙事诗称作“史诗”,并不妥当。因为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诗”。这显然由于中国将epic一词译成“史诗”,久而久之,很容易让人按照这个译名的字面义,将“史诗”简单地理解为描写历史的诗。其实,《诗经》中的这些历史叙事诗,完全可以按照中国传统诗学术语,称为“咏史诗”。或许用久了,要改也难。但在学术上,应该分清这两个概念。
    印度吠陀时代产生的四部吠陀———《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在吠陀时代后期成为婆罗门教经典。而中国先秦时代产生的五经———《诗经》、《尚书》、《三礼》、《易经》和《春秋》在汉代成为儒家经典。儒家思想富有历史意识和理性思维。孔子所谓“不语怪力乱神”以及“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大致可以说明儒家对待神话传说和宗教祭祀的基本态度。这样,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没有进入中国古代文化主流,而是作为一个支流存在和发展。
    在印度吠陀时代后期产生的各种梵书是阐释吠陀的祭祀学著作。婆罗门祭司在解释一些祭祀仪式的起源和意义时,采用或创制神话传说。宗教和神话处在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中。与《梨俱吠陀》相比,梵书中的这些神话传说的故事情节具体充实,为此后史诗和往世书神话传说的充分发展开辟了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