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弗兰克·梯利:《伦理学导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2-13页。 [2][8][13]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第31、6、13页。 [3][4]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4页。 [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2页。 [6][7]崔道怡、朱伟、王青凤、王勇军主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上册,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年,第68、102页。 [9][10]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内:《后现代转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46、345页。 [1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87页。 [12]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理论的征状还是理论的征兆?》,王晓群主编:《理论的帝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4页。 [14]P.D.却尔:《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20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