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命运与爱情——重读《务虚笔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东吴学术》2015年第201 何怀宏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务虚笔记》是史铁生创作的高峰之作。它既是文学的杰作,又富有哲学的意蕴。它探讨了一些独特的人在二十世纪最艰难的年代里的奋斗和命运,同时又怀有一种深沉的爱不绝如缕。有两种命运:一种是主要与社会因素相关的命运;一种是主要与个人因素相关的命运,但刚过去的时代将这两种命运紧密地结为一体。而命运也就是差别。一直有两条处理人间差别和矛盾的道路:恨的道路与爱的道路,或者说始终对抗、决战决胜的道路和“仇必和而解”的道路。作品那“没有终结的结局”显然是倾向于后一条道路。从《务虚笔记》中还可以发现一种“文学的印象主义”,或者说一种“直指生命的印象主义”。其中最重要的几个象征如“美丽楼房”、“葵林”、“白色鸟”和“南方”,它们极其热烈、鲜明和美丽,同时又具有某种复杂的隐喻性。
    关 键 词:命运/爱情/象征
    作者简介: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务虚笔记》于一九九五年五月完成初稿,首发于《收获》一九九七年一—二期,后有单行本并多次重印。它没有连贯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更像是一种人生的印象笔记而非一般的故事小说,其中充满了许多哲学的思考。哲学思考并非一般中国作家所长,但却是本书作者所长。然而,《务虚笔记》又的确还是文学而非哲学作品,它留下了一些生动的象征;展示了一些其他人或可将自己代入其中的人物,但这些人同时又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她(他)们的命运让人担心和揪心;它还留下了一些极其美好而又深深忧伤的情绪,其中同时地、也是最深地触及到肉体和心灵的是一种爱情。它也许是读者最不容易进入的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最耐读的小说。
    一、缘起
    作者在《务虚笔记》的首章“写作之夜”中谈到了他写作这本书的缘起。那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在那座我们已经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熟悉的著名古园中,一个独坐于幽静的路边读书的男人偶尔遇到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那两个孩子在议论一棵和其他树不一样的、看来是死了的老柏树,他们不知道它是怎么死的,于是问这个男人,他们或许还想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活,怎么就变成了死?
    男人和两个孩子之间只是说了不多的几句话,以后也大概永远没有机会再见面了,那两个孩子也大概不会再记得这件事,不会再有印象。但读书的这个男人却将永远记得这件事。岂止记得?这还是他永生难忘的深刻印象。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场相遇或偶然事件,给双方或各方的“印象”可能是很不同、甚至是有和没有的。这是真实的相遇,但又是似乎虚幻的,必由心灵甚至阅历的介入才能持续地“真实”,乃至永葆“真实”,以及由此触及到一种更深刻和根本的存在。而这样的“相遇”机会很少,我们大量的“相遇”将很快“失散”、永远“失散”,互相再也不能找到。生命极其有限,我们也无法去抓住这所有的“相遇”,甚至无法判断那些“相遇”是真正重要的。而作者的这次“相遇”无疑是重要的。
    男人在和两个孩子的相遇前后,正在读一本书,他还和一本书中所隐藏的心灵也有了一种“相遇”。也许正是这样两种相遇的契合构成了一种写作的机缘。本来是孤独,之后也照旧孤独的男人手上拿着的书是一个时空都相距遥远的叫“艾略特”的老人写下的书,其中有这样的字句:“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烧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还有:“我们叫作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男人想,在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必有其他的故事开始,比如在他的故事结束之后,那两个孩子的故事、还有许多孩子的故事也已经或正在开始。但无论如何,必有一天他们的故事也要结束,那时候他们或许也会看见孩子,并感受结束和开始的神秘。艾略特写道:“/不论走哪条路,从哪里出发,/那都是一样/……/你必然要随着节拍向那儿跳去”。“那儿”是什么呢?是谁想出这种折磨的呢?老人说:是爱。于是,读着他的诗,本来是孤独的男人想到了书的意义:“在一年四季,暮鼓晨钟昼夜轮回,它随时可能被翻开被合起,作为结束和开始,成为诸多无法预见的生命早已被预见的迷茫。”那“随时可能被翻开被合起”的书就成为一种生命的痕迹与见证,那么,有一种深刻的见证能力的人也许就应该留下这样一种痕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