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水”与《老生》的叙事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 南帆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老生》的“后记”之中,贾平凹给出了这个书名的三种解释: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太长了,或是仅仅借用了戏曲之中的一个角色名称,或是“老生常谈”。我感兴趣的是第三种解释:老生常谈。
    这一部小说讲述了前后相随的四个故事,分别来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几个不同的历史段落。无论是当年的革命、游击战、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还是如今的市场经济,这些历史事件曾经赢得了文学与历史学的再三书写。从栩栩如生的人物、逼真的现场气氛到鞭辟入里的分析、高瞻远瞩的历史结论,不计其数的著作簇拥在这些历史事件周围。《老生》还能说出哪些与众不同的内容?
    贾平凹可能欣然认领“老生”之称,然而,“常谈”是所有的作家无不竭力绕开的陷阱。事实上,贾平凹始终兢兢业业地考虑如何“谈”——如何叙事:“苦恼的仍是历史如何归于文学,叙述又如何在文字间布满空隙,让它有弹性和散发气味。”①可以察觉,《老生》的叙事学来自一个精心的谋划。如何叙事远远超出了语言修辞的技术范畴,叙事意味着如何进入这一段历史——当然,贾平凹宁可谦逊地称之为“记忆”:“记忆我所知道的百多十年,时代风云激荡,社会几经转型,战争,动乱,灾荒,革命,运动,改革,在为了活得温饱,活得安生,活出人样,我的爷爷做了什么,我的父亲做了什么,故乡人都做了什么,我和我的儿孙又做了什么,哪些是荣光体面,哪些是龌龊罪过?……能想的能讲的已差不多都写在了我以往的书里,而不愿想不愿讲的,到我年龄花甲了,却怎能不想不讲啊?”②贾平凹不无犹豫的口吻间接地表明,他的记忆多半与往昔的文学与历史学存在某种距离,与通常的舆论存在某种距离。如何处理这些距离隐含的微妙分歧乃至尖锐挑战,这是《老生》叙事学的首要问题。
    《老生》的四个故事之中,众多人物次第登场。老黑、匡三、马生、白土、玉镯、老皮、墓生、戏生,如此等等。贾平凹仍然保持了传统的简洁风格:寥寥数笔传神的白描,一个个人物活色生香,呼之欲出。然而,由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时常被认定为文学的必然使命,以至于人们可能忽略了《老生》之中人物性格的特殊意味。
    许多批评家主张,人物性格塑造的至高成就即是典型性格。所谓的典型性格如同一个神奇的种子,个别人物的身上可能收藏了某种社会共同体的全部信息。人们可以从一个马车夫身上发现无数个马车夫的共同愿望,或者在一个资本家那里看到所有资本家的性格密码。当人们将某些社会共同体的角逐视为历史演变的内在因素时,阶级充当了历史的主角。这时,文学提供的典型性格无疑是阶级性质的表征,各种性格的戏剧性冲突寓言式地再现了历史舞台上的阶级搏斗。于是,各种人物具体的言行举止终于与宏大的历史景观相互衔接,阶级的文化背景成为各种人物性格元素的解释依据。对于文学批评说来,这是文学与历史的相互解读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