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8)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张剑 参加讨论

    八、多元视角的意义
    文学研究者面对作家或文本时,往往倾向于寻找一种统一性来解决问题。即我们通常相信一个作家会有或者会在作品中传达出相对统一的文学观念,不同作家对同一概念会有大致统一的认识指向,我们据此构建出了各种类型的文学史。这一做法在认知对象的便利性、表达命题的条理性和反映事物局部的真实性方面,已被无数次证明是有效的。
    但是,一个作家有成长的变化,其思想和著述未必会有前后统一的连续性,不同作家对同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能也无普遍自觉的规定性。清人杨沂孙曾说:“震川先生治古文,自谓得力于《史记》最深。每下第,辄取《史记》重读而评点之,计传于世者不啻十数本,其见地用意,前后不同,各有所主也。夫一人之诣,阅数十年而不能同者,后之人乃据其一时之见,而以为精意在是,可乎。”⑧深刻批评了将归有光对《史记》的一时之评视为其终生定评的做法。古人又不像今人受过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训练,在诸如格、法、体、势、韵等概念的使用上确有其随意性,非要假定其必有一个共同遵循的范畴或概念,对事实的追寻便如缘木求鱼。即使在今日,那些自说自话的学术著作也比比皆是,而在学术研讨会中,风马牛式的交流更是屡见不鲜。
    其实,米兰·昆德拉“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名言已经道出了追寻者的困境。真理具有整体性和无限性,而人类任何一种进入方式都是片面的、有限的,譬如“盲人摸象”,谁摸到的都不是全部的真理。只不过,由于相信统一性的“摸象者”最多,累积的经验最为丰富(如宋元明清今人大量的诗话、词话、文话等),操作得最为熟练(如数千种各类型文学史塑造出的模式),积非成是,很多人逐渐相信这是追寻真理的唯一之路,如此既遮蔽了对“大象”其它部位的认知,又因这条路径经过之人太多,很难有新的发现,从而使研究陷入不断剿袭前人或饾饤琐屑的怪圈。如此看来,采取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也就不无意义,它至少能不同程度地释放被一元化视角或常规性视角所遮蔽的“大象”的其他部位。
    本文对范浚诗歌的研究即是如此,虽然笔者乐意承认范浚及其诗歌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如从大的方面来说,范浚有意疏离当下的主流诗坛,即和他在处世上以隐士姿态避离主流社会,在学术上不介入宋代道学主流的话语系统,保持了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但本文仍不欲强行统一这位儒者的思想,也不准备沿袭“题材、体裁、艺术手法、语言修辞”等这套成熟得近乎陈腐的视角或模式来研究其诗歌,而是将其诗歌看做是一个有着多重构造和众多相对独立部分,并不断变化的对立统一体。在进入研究的具体路径上,也承认各条不同路径对探索事物的独立价值与互补性,并尽可能采用多元化的视角来观照问题。希望笔者这种尝试,会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