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范浚诗歌的多元视角(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张剑 参加讨论

    四、雨与晴
    将伤感的文学家与淡定的理学家所作的诗歌相比,可能会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即伤感的文学家往往善于写雨,而淡定的理学家则更喜欢写雨晴。这大概因为雨的朦胧潮湿和缺少光线较适合象征情绪的复杂、粘冷和阴郁,如李贺的《崇义里滞雨》、《苏小小墓》,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等;而雨晴较适合表现心境的通透、爽利和洒脱,因此黄庭坚称道周敦颐时便云“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濂溪诗序》)。
    范浚的诗中,雨字出现二十四次,晴字出现十五次,似乎写晴不如写雨多。但是那些写雨的诗句,有的只是比喻,如“翻云复忽雨”“欲语先愁泪如雨”“真界飞花雨”;有的实际上是在写晴,如“黄梅雨歇春归后”“雨余池上兴悠哉”“燕落雨知节,鸠鸣天欲晴”“出郭雨初霁”,真正诗题中写雨或诗句中以写雨为主的只有如下两首:
    初弦落微月,草宇夜岑寂。追凉拂桃笙,伸欠聊偃息。檐荣忽飞雨,散乱银竹白。避漏起移床,青灯晕空壁。晓看蛙入户,时有燕为石。是节正骄阳,歊火云赤。烦蒸等坐甑,百体劳按抑。良苗忧槁暴,空有庭树碧。借免抱龟肠,犹应困蔬色。炎埃今一洗,万井沐甘泽。望岁即交欢,宁容须暇隙。相逢如得酒,釂饮莫余沥。(《次韵侄端臣喜雨》)
    邮亭羁客寒无毡,夜怀家山情惘然。灯前坐感雨萧瑟,浩叹达晓愁无眠。邻翁不出蓬茨里,听雨听风心似水。黄昏鼻息已雷鸣,往往檐喧不经耳。愁霖一种声纷纷,邻翁不闻羁客闻。是中转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昙旨。(《理喻》其一)
    《次韵侄端臣喜雨》是次韵诗。前四句写夜深月落,天气炎热,诗人借桃枝竹席纳凉休息;接六句写檐前大雨如注,似一片白色的银竹,屋中漏雨,诗人只好移床让避;大雨连晓,以至清晨青蛙跳入户中,燕子也纷纷衔泥筑巢,由此见出雨之大、雨之长。再接八句倒叙节候旱热,如坐蒸笼,庭树尚碧而田苗欲枯,如此下去,人民即使能够像乌龟那样以水为食(古人认为蝉以露为食,龟以水为食),但也恐怕会面有菜色,营养不良吧,言外之意仍是饥饿难免。最后六句扣“喜雨”,炎热顿去,枯井充盈,人民抓紧耕种,有望丰收(望岁),因此一片欢腾,诗人畅想着与侄儿相逢,一定痛饮美酒以示庆贺。诗题是“喜雨”,注定诗歌不会写因雨可能导致的潮湿、阴郁、烦乱等负面感觉;因此虽是写雨,心情却是欢喜晴朗的。《理喻》其一写的倒是“惘然”“萧瑟”并且使人“无眠”的“愁霖”。但诗人目的在于通过羁客与邻翁对于雨的不同反映,展示心境的不同可能带来的对外界感受的差异。它和《理喻》其二、《杂兴四首》同为性理诗,雨并不是诗歌描写的中心,只是用来说明心性的一种媒介。
    对于写晴或雨余、雨后,范浚的态度明显要积极得多。仅从诗题上看,即有《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次韵侄端臣雨晴出郊》、《次韵六兄茂永首夏新晴》、《次韵弟茂通晚晴》、《岁暮喜晴》、《春雪晚晴出西村》、《雨后出郊二首》八首。与“晴”相应,这些诗也多使用亮度与饱和度较高的色彩词,如以下两首:
    晴山喜见晓巑岏,笑出蓬门不暇冠。风扫断云齐万弩,日融残雪上三竿。早黄杨柳漏春信,晚翠枇杷凌岁寒。从此林芳入幽赏,冻醪新压味甘酸。(《岁暮喜晴》)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春雪晚晴出西村》)
    第一首描写冬雪晓晴。一二句言晨起天气晴好,能够望见附近耸立的山峰,赶快出门寻芳探幽,甚至来不及戴上帽子;三四句言疾风如万箭齐发,席卷残云,日头逐渐升起,不断消融着残雪;五六句言早黄的杨柳透露春天临近的消息,晚熟的枇杷苍翠欲滴,无惧岁末的严寒;末两句言林木花草都将生机勃发供人欣赏,新酿的春酒也等待人们品尝。颈联杨柳的嫩黄与枇杷的苍翠,色调一暖一冷,对比鲜明,又衬以风卷残云后的晴空、丽日、白雪,增加了画面的亮度,给人一种冷暖辉映、明彻晴和的感觉。
    第二首描写春雪晚晴。一二句言踏雪探春,村南村北到处传来鹁鸠的叫声,以听觉暗示春的无所不在;三四句从视觉入手,看到梅树上还有残雪耀眼,堤岸上杨柳悄悄染黄;五六句视线移至天上,白云堆絮,落日如规;末两句视线再由江上落日下移至江面,但见碧水浸没沙滩,诗人正从桥上扶杖经过。颔联明写雪之白与柳之黄,是显性色;颈联暗示云之白与日之红,是隐性色;尾联明写江水之碧,暗写沙滩之黄;但皆冷暖相衬,又充满亮度。
    范浚其他的写晴诗,如“丹崖断云归,翠窦飞泉入”(《寓居宝惠寺喜晴登山》)、“平瀛涨新绿,滟漾摇晴陂”(《次韵侄端臣雨晴出郊》)、“行云飞断碧,斜日漏微明”(《次韵六兄茂永首夏新晴》)、“浮云卷尽绮霞明”(《次韵弟茂通晚晴》)、“映山行白鹭,迁木韵黄鹂”(《雨后出郊二首》其二)等,也都是通过冷暖色的对比,调和出一种明亮清爽的景象,可见这是范浚诗歌的一种习惯和特色表达,从中也可看出诗人的某种情趣和心境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