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字学”术语到底于何时开始使用,过去认为钱玄同1910年发表《中国文字学说略》开始使用“文字学”名词,但实际上其文章名称为《中国文字说略》。乾隆年间编修的《钦...
【摘要】时间副词“终于”萌芽于东汉,定型于魏晋南北朝。判定其成词的标准有三:1.“终+于+VP”式中,话题具有“非终结性”语义特征;2.VP部分是表意焦点,“事件结果”的时间比照...
【摘要】“所”字结构中“所”总是联系着施动者和动词,由此演变为施动关系标记,进而又虚化为焦点标记。古汉语中常见的许多“何所V”形式,其中“所”并非与V结合成“所V”结构...
“织纴”是常语,但“纴”字却不常用。 “纴”,《说文·糸部》训为“机缕”,颜师古据此多次注“织纴”之“纴”为“机缕”,则是指织机上的线。今《辞源》“纴”字解为“织布帛的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透过语言可以窥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居民的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汉语方言亲属称谓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反映方言区...
【摘要】本文通过对训诂材料的考察,认为“施”的词根义应是(旗帜)飘扬舒展貌,今音读yi。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典籍“施”的形态音义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洪波[1] 【作者单位...
【摘要】观事物有些有天然的个体区分,有些则没有。汉语的名词性结构在表示这两种事物时,并没有形态或句法结构上的差别。近年的文献中,很多人主张汉语存在可数名词与不可数...
Is a Natural Focus Natural Enough? 作 者: 李湘/端木三 作者简介: 李湘,男,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兴趣:汉语语法学、语义学,E-mail: lixiang@xmu.edu.cn ;端木三,男,美国密西根...
A New Interpretation on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Chule(除了)" and Its Enlightenment 作 者: 邵敬敏 作者简介: 邵敬敏,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原发信息: 《语文研究》(太原...
Three Pairs of Tangled Relations in the Studies of Meaning 作 者: 李莉娟 作者简介: 李莉娟,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原发信息: 《当代修辞学》(沪)2017年第20175期 内容提要: 目前意义研...
【摘要】不同的汉字结构在汉字史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强势结构是指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结构,包括义音结构、层次结构、二合结构等;与强势结构相对的是弱势结构...
【摘要】篆文在隋唐作为装饰字体,与先秦及秦代篆文作为社会应用字体的写法有很多不同,其中,有一些篆文受到后代字体的影响,表现出当代化的特点。从历史传承字和后代新出字两个方...
2018年7月29日,“2018海内外中国语言学者联谊会——第九届学术论坛”在北京商务印书馆礼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学书院和商务印书...
【摘要】汉字研究除了本文化视域,还应有跨文化眼界。“跨文化汉字研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跨文化”当作研究方式和视角,即联系外部文化因素研究本文化汉字;另一个是把“跨...
【摘要】由于受清政府对外政策的限制,19世纪初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只能在东南沿海地区活动,为能够与当地人进行深入地接触,他们曾在一段时期内,对其所居地的方言投入了高度的...
【摘要】"语言生态"是生态语言学的核心概念,来自"自然生态",通过隐喻类比而被人们熟知和接受,其结果是凡涉及语言生态的问题时多以自然生态作为参照系并进行类比,这影响了我...
《中国语文》2018年第4期(总第385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摘要】儿童语言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研究汉语儿童的语言发展对了解语言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至关重要。进行汉语儿童语言研究,不仅应关注字面语...
【摘要】本文从主体性这一概念出发,探讨主体间性问题,思考间性研究对翻译理论不断发展与成熟进程的贡献。由此,翻译研究将突破对作者、译者、读者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研究的...
【慕课】mùkè/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教学模式。[英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说明 (1)从技术手段角度来看现代教学模式的丰富发展,明显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