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 [英美文学] 文明幽深处微笑的怪兽 ——读迈克尔·克莱顿的《喀迈拉的世界》 2017-10-29

    这是一本催眠读者于一个噩梦中的小说——温度接近冰点的空荡黑暗的无涯旷野,贴在你背后的土地坚硬干坼,冷是绵里藏针的冷,不至于冻得你睡不着,只是间或倏地用细密的寒气刺...

  • [英美文学] 现代希伯来文学:爱与黑暗之间的旅行 ——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在中国社科 2017-10-29

    妥协与生活是同义词,只要生活,就必须有妥协。妥协并不意味着投降,我说妥协并不是说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伸过去,我觉得妥协就是跨出一步,与对方在中间点相会。...

  • [英美文学] 塞耶斯:从破案开始(上) 2017-10-29

    少年塞耶斯扮阿托斯 “哦,该死!”彼得·万嘻(其姓氏Whimsey有双关意,勉为试译)勋爵是说着粗话登场的。 他是善本收藏家,正要去参加古书拍卖,上了出租车才记起没有带拍品清...

  • [英美文学] 《时时刻刻》与伍尔夫 2017-10-29

    在哈佛,每每与女学者聊起电影时,她们都会问我是否看过《时时刻刻》(THE HOURS)。于是,我到处找这部影片,最后在好莱坞明星大道上的一家小影院里如愿以偿。如今我仍旧记得起...

  • [英美文学] 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 2017-10-29

    《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塞尼著,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叙说了成长主人公阿米尔12~38岁之间所遭逢的成长之“殇”,最...

  • [英美文学] 不是反对侵略战争,而是反对“战败” 2017-10-29

    日本文坛战争责任追究和讨论的不了了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也反映在战后的文学创作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战后文学是以战争为主题、为背景的。这类作家作品在文学...

  • [英美文学] 花木茏葱的寓言岛屿 2017-10-29

    在绘本世界里,大卫·麦基也像《三个怪物》里那个特立独行的黄皮肤怪物一样,他凭着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凭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感,在远离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欣赏趣味的地方,建造...

  • [英美文学] 又来了,爱情 ——读今年诺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新作 2017-10-29

    多丽丝·莱辛,在她一个类似回忆录的小文章中提到她某次在一个已婚男人家过夜;关于这个夜晚,她认为“不太普通”。属于这位女作家和她的非情侣男性之间的夜晚,“可不是一次两...

  • [英美文学] 缺席者的使命 2017-10-29

    尤瑟纳尔为她的许多小说写过序、跋或创作笔记,只是《苦炼》和《安娜姐姐》的跋,不知何故被中译本文集遗漏了。在这批文字中,作家终于亲自登场;而我们读那些小说,在切实感...

  • [英美文学] 从喜剧版荷马到人间天国 2017-10-29

    2007年是现代希腊最重要的文学家尼可斯·卡赞扎基斯逝世50周年,希腊将今年定为“卡赞扎基斯年”。1883年,他生于当时被异族占领的希腊文明发源地克里特岛。在他生活创作的年代,...

  • [英美文学] 王小波和村上春树之间 2017-10-29

    如果叫我找一位同村上春树最相近的中国作家,我想找王小波———这是我今年读书生活的最大收获,简直可以说是一大发现。 说实话,我找好多年了,终于如愿以偿。今年是王小波猝...

  • [英美文学] 考古、历史、悬疑,一个也不能少 2017-10-29

    德国人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用思辨的方式进行思考,即使在最危急最紧要的关头也不忘让逻辑在脑子里面喋喋不休,这也许真的跟语言习惯有关(有人说:德语本...

  • [英美文学] 论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艺术魅力 2017-10-29

    查理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他采用真实而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明的图画。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讽刺了当时的资本家,...

  • [英美文学] 艺术是神圣的 2017-10-29

    描写纳粹集中营的书,我们已看到过许多,这本《像自由一样美丽》(林达著三联书店,2007年10月),也许是其中用笔最为简淡,写得最不煽情的。然而,至少是我,却有一种异乎寻常...

  • [英美文学] 唯一者虹影,与她的神 2017-10-29

    1、标题是调侃,也是抵死的顶真。 艺术哲学有个根本问题,似乎一直没有引起研究者注意:艺术是唯一的,而神性是共享的。艺术不唯一,就没有独创性,也就很难叫做艺术,至少不是...

  • [英美文学] 《瓦解》中“重生”的非洲文学 2017-10-29

    2007年堪称国际文化的非洲年。第二屆布克国际文学奖授予号称非洲文学之父的尼日利亚老作家奇努阿·阿契贝足显非洲的荣耀。本文评介阿契贝代表作品、已被列为非洲文学经典的长篇...

  • [英美文学] 被花的闪电击中 2017-10-29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给柯莱特送一束不同的花;作为交换,柯莱特要描写繁花中的一种。于是1948年梅尔莫出版社推出的“花束”丛书中就有了一本别致的小集子:《花事》...

  • [英美文学] 拉里:刀锋上的行者 2017-10-29

    (一) 文学大师,在我的心目中大约仅有十余名。以这十余名大师的标准衡量,毛姆肯定够不上一位文学大师。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我读过两遍,觉得相当感人,但与托尔斯泰《安...

  • [英美文学] 乔治•奥维尔和切•格瓦拉 2017-10-29

    〔作者简介〕李劼,文学评论家。男,1955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85年获文学硕士。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二十世纪是一个可以让十九世纪的思想家们感到啼...

  • [英美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地下室手记》 2017-10-29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名字在今天的世界文学史上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很多人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一个伟大的作家之外,还另外给他加了一顶伟大思想家的帽子。这个称谓...

  • 首页
  • 上一页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下一页
  • 末页
  • 1332656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