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我做了一件事情:读完杨福音的随笔集《长岭上》。 杨福音是由湖南迁往广州的画家。湖南外迁的作家不少,画家却不多。杨福音是我所知道的绝无仅有的一个。杨福音有很...
《人民日报》2011年2月11日文章《文化被淘汰不是坏事,淘汰腾出创新空间》,报道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淘汰论”,其主要观点是:太多的传统挤占了空间不利于创新,必须淘汰一部分...
因为鹿温顺而机灵,我向来比较喜欢它们,即使那非洲来的庞然大鹿,我仍然很喜欢。 在《贿亡》中,有种像鹿一样的雄麝,它以大局为重的前瞻性让我赞赏不已。说是东南地方的荆山...
《黑洞·炼狱·流火》写得好,值得一读再读。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可以归入革命历史题材的范畴,但它的视角立意,显然超越了以往的革命文学、革命战争文学,...
提起当下香港中青年作家,董启章是绕不开的名字。作为“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因为有了他,“香港有了另类奇观,一切事物平添象征意义,变得不可思议起来。这是文学的力...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一个文化相对主义盛行的时期,中心化价值解体,文化的整合功能丧失,整个文学亦处于多元化和多方位的过渡性状态,而在一片“众语喧哗”声中,有一种强有力...
也许,只有亲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文学的黄金时代;比照当下文学的社会边缘状态,真有恍如隔世之感。不过,我既不会激愤地指斥这个年代文学的黄钟毁弃、...
在中国的当代女作家中,孙惠芬是相当平实的一位。这一平实的印象完全来自于她的小说世界。在一个“性”语喧哗的时代,在充满了自恋的凝视与夸张的疼痛的世纪之交,文学在很多...
20世纪五十年代,菲律宾华文报纸《华侨商报》陆续编选出版了其文艺副刊上的小说——《商报小说集》四辑,它成为当时菲律宾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2001年于以同基金会将它们合编成...
现代诗词是台港澳和海外现代华文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精神产品和文化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对台港澳和海外现代诗词的发展过程、特点、...
一切文学作品都属于一定的民族,但不等于一切文学作品都带有民族风格。在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是不带有民族色彩的,只是有程度的差别。其中,赵树理和老...
一、引论 在当今世界,只要不是生活在蛮荒之地的野蛮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几乎没有人能逃脱大众文化的“无物之阵”。对于世界各国来说大众文化是正在进行时或将...
在作家张炜的诸多著作中,《午夜来獾》很有特色,这部17万字的文集是张炜2010年海外演讲的汇集。2010年,张炜推出了他的长篇《你在高原》,结束了20多年的马拉松式的漫长书写。由...
费孝通先生有一句关于文化自觉的名言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借用后八个字“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恰能说明共同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问题。 融通各...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
阅读《午夜来獾》是如此愉悦而又澄明的感受,虽然也不乏深邃、锋锐的忧思,但总的感觉还是温暖、沉静,充满力量与智慧。仿佛是在与作者促膝而谈,听他用特有的和蔼安静的语调...
台湾小说界有两位同名同姓的小说家。他们共名“萧飒”,均为名家。 但是,他们同姓不同性(性别)、同名不同性(个性)。由于他们均享有盛名,均有巨大实力,均有自己天空,因而并...
一时一地的文学与一时一地的文学思潮关系至为密切。台湾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更与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台湾文学研究学者朱双一近作《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积20年来...
一 最能呈现苏童创作个性和美学风格的既非冷硬绝伦的《米》,也非精致而近于宋词的《妻妾成群》,而是流转自如的《我的帝王生涯》。在这部灵感群涌,明显是一气呵成的小说中,...
1997年,阎连科在《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五万余字的中篇小说《年月日》,随后《小说选刊》等六家文学杂志同时将此文转载,一度引起文坛广泛关注,被誉为中国的《老人与海》。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