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海外移民,可远溯至公元12世纪之前的南宋,甚或还可以推至更早的汉唐。[1]不过,真正形成浩大的移民浪潮,并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影响的,则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近代以来...
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在于人们体验时间和空间方式的改变,新一轮的时空压缩,在文化特征上造成了具有拼贴性的社会———这是美国学者戴维·哈维在《后现代的状况》中...
吕进,著名诗评家,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还是当将军好啊!”“可不是人人都能当上将军的,更不是个个将军都可以成为诗人的。” 解放军军旅诗人中,获...
国运兴盛,赋家云起,袁瑞良的出现,乃情理中的事。赋体文学,作为一种“没落”了的文学样式,在当下文坛轰然作响。在异军突起的赋坛上,袁瑞良以其不同凡响的赋作,高调奏响...
李昂的作品是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她文笔犀利,目光敏锐,理性训练充分,行文切中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女性,她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性别的反思、自省和潜力的挖掘;...
具有逾80年历史的马华文学,其发展道路可以说是坎坷艰难的。在英国殖民地时代,马华文学与当时的中国文学息息相关,就以“五四运动”文学改革来说,它对本土文学产生了重大影...
一、当代台湾的主要文化思潮 1949年国民党败退时将其政治机器整套搬到了台湾,台湾成了原有“国统区”社会的延续;除了左翼思想文化受到更严格的禁绝外,国统区固有的社会文化...
随着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国籍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作家的心态发生转变,20世纪80年代开始涌动,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渐成规模,华裔作家的汉语写作中的中国想象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些学者及其...
台湾五十多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和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1949—1969年),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1970—1986年),第三阶段从80年...
我终于读完了这长长的、十卷本的《你在高原》。对我来说,这也许是阅读和审稿史上最为漫长的一次。掩卷思之,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试着梳理繁漫的思绪时,发现至少有六个感...
由南方夜雨创作以探索人类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焦虑症为主题的长篇小说《月挂花枝头》通过全景式地描写主人公姜迪经历了从极度焦虑到在女军医、红颜知已、美女、达官贵人、...
对于香港文学的历史定位问题,学术界与文学界历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是从“大中华”意识出发,强调香港文学与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承继关系,将香港文学纳入中国...
白先勇在其作品表层世界的背后,给我们揭示了另一面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识世界,这是标志着白先勇作为特立独行的“这一个”的特质,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从主体审美心灵图式的角...
神话与民间传说是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华裔文学真实的反映美国华人社会体认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发挥其所具有的文化象征功能。...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计划生育是20世纪中国一大事件,影响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是西方一直批判的事件,文学应该去捕捉它。莫言独特的中国式的叙述角度...
一 离散是一条美学原则,离散形成距离,距离产生美感。离散造成模糊、朦胧,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感,叫你遐想联翩,意境无穷。 郑愁予问,“诗人为什么要浪迹海外?”其实,就...
文学理想致力于寻求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某种更为崇高深远的东西,关注着人类对生命存在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问和把握,超越性是其基本品格。 一 弘扬文学理想的超越性品格,意味...
从台湾访问回来后,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至今还时常想念着那里的朋友,那里的山水。我们是应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和台湾师范大学的邀请,1997年12月14日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第一届...
如果以1985年为起点(注:陈贤茂主编:《海外华文文学史(第一卷)》(鹭江出版社199 9年版第28页)中认为:“中国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始于1985年。这标志着海外华文文 学已开始受到华文...
2005年4月,华裔美国文学新秀詹捷立(Chieh Chieng)的处女作《长留不归》(A Long Stay in a Distant Land)问世,立即获得好评。《纽约时报书评》(2005.7.22)载文认为这是一本“简单的成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