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29日《大众日报》。 1941年,孙常非版画《呐喊》。 1938年3月29日《抗战三日刊》发表的短评。 核心提示 “九一八”事变激起文化界的抗日怒潮,从大量抗战刊物的涌现、国难文...
一、 梦圆书院 历时一个月的2018年中国语言学书院的“魔鬼式”训练终于结束了。告别了一个月来没日没夜、三点一线的生活,我的书院生涯也终于划上了比较圆满的句号。 2018年8月...
内容提要: 在我国古代,长期以来,文人特别是科举文人大量存在官年与实年不相一致的现象,这一现象,既有现实利益的诱因,又有文化心理的原因。在长期社会历史生活的演变中,...
内容提要: 本文将汉语中主要用于诗歌的一部分词汇定义为“诗语”。汉语“诗语”包括三种类型:形容词中的叠音词和联绵词;藻饰性词语;由常用词组合而成的更为普通的诗语。汉...
内容提要: 文学作品的阅读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经典作品生成的必经通道。然而,在经典生成的阅读进程中,许多基于文本片断教材式、欣赏式的选读,成就了文本经典,...
【摘要】迄今为止,学界尚未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转喻分类系统。本文尝试以逻辑学的概念理论为指导,首先把转喻分为相容关系转喻和不相容关系转喻(全异关系转喻);接着把相容关系...
【摘要】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视角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梳理了二语习得在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相关研究,发现二语习得在内化理论下的研...
【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构式和汉语隐现构式中的消失类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类构式中的消失类...
【摘要】赋的创作,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转型发展期。在名词铺排文本建构上,这一时期的赋也跟汉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模式上趋向简约化,连续铺排的...
内容提要: 南宋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代集解体《诗经》注疏的代表性著作。《读诗记》对北宋以来学者的训释成果兼收并蓄,形成兼重义理与训诂的《诗经》训...
内容提要: 国学小说包括历代史志中的“子部小说家类”的全体与“史部杂家”的部分著作。这类数量庞大的小说是传统学术中固有的一类著述,同文学性的小说概念与外延都是不同的...
内容提要: 王念孙、王引之是清代朴学的代表人物,《毛诗述闻》是其研读《诗经》的智慧结晶,在勘定《诗》文及前注的过程中,父子二人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集中阐释了“揆之本文而...
正当励志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大陆火爆上演的时候,另一部印度影片《巴霍巴利王2》,紧接着上映,因其场面壮观,风景优美,爱情浪漫,英雄史诗,故而后来居上,一时抢占了票...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就是说,城门着火,大家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鱼也干死了。比喻因受牵连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对外汉语字词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已有了长足进展。本文依据1994年至2017年发表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从汉字和词汇两方面梳理分析对外汉...
【花毽】 huājiàn/名/①用多彩羽毛等装饰过的毽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漂亮的~。②花式毽球,踢出各种花样的毽子,一种群众性娱乐、表演或比赛项目:~冠军|大家在广场上围踢~...
“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甲骨文用秋天里最常见的蝗虫之形 来代指秋天。或又写作 ,下部从火,象焚烧田中蝗虫之形。这大概表示秋天里先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除掉庄稼地里...
“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甲骨文用秋天里最常见的蝗虫之形 来代指秋天。或又写作 ,下部从火,象焚烧田中蝗虫之形。这大概表示秋天里先民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除掉庄稼地里...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上,发布了题为“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部优质IP”评选结果,入选作品依上线时间排列为“《诛仙》、《步步惊心》、《鬼吹灯》、《致我...
随着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圆满落幕,会上发布的盘点网络文学20年历程的20项大事记、20部优质IP作品及20个关键词,也将从舆论界逐渐沉淀到有关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的专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