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网络文艺的“超链接”近半类型的网络小说共享着上古神话、民间传说等灵感库,却大多流于要素挪用、拼贴甚至恶搞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范昕 参加讨论


    刚刚杀青的电视剧 《如懿传》 改编自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小说 《后宫·如懿传》,借乾隆后宫展开想象,剧中如懿、海兰、嬿婉等嫔妃的身份、经历皆有历史依据。
    网络文艺正频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日前于杭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一现象引发热议。很多人注意到,玄幻、奇幻、武侠、仙侠、历史等时下近半类型的网络小说,共享着上古神话、山海经、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灵感库;但与此同时,海量的网络文艺作品中,对于传统、经典真正有价值的传承、创新屈指可数。网络文艺如何通过当代讲述接续中华千年的文脉与文化自信,从而塑造网络文艺的中国形象,值得深思。
    网络文艺的模式化“卡住”传统文化开发
    当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超强IP,评论家们留意到,不少网络文艺作品空有对中华传统文化诸多要素的挪用、拼贴甚至是恶搞,却缺乏进一步的凝练与创新。
    通过研究“致敬 《红楼梦》”的一批网络小说,北京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许苗苗发现了一个怪现状。置身多元网络文化语境下的这些小说,尽管数量众多,却没能呈现出 《红楼梦》 异彩纷呈的面目,甚至有着高度雷同的模式化———不是在写爱情的圆满就是在写家族的复兴,《红楼梦》 原著丰富且颇具超越性的主题被大大简化了。
    以《古剑奇谭》 《花千骨》 《诛仙》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为代表的仙侠题材网络IP、网络文艺作品盛行一时,覆盖网络文学、影视、游戏等等方方面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直言:“大多数这类作品在叙事和价值观方面有些被动,并没有给中国传统的伦理价值观、传统叙事等方面提供新的动力和思考,且与当代社会之间的直接沟通能力也还比较弱。”
    网络文艺对接传统文化,之所以时常给人留下苍白的印象,还是资本在作祟。一位评论家指出,以增值为首要目标的资本,正处在网络文艺生产的关键性位置上。由此一来,网络文艺创作的内容的多元原创性被日益模式化的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高度制约,读者阅读期待视野的丰富性、层次性及其拓展的可能被高度预设的快感机制缩减。这样的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没能得到过滤与沉淀,有时甚至在过度商业化之下遭到背离与破坏。
    挖掘、思考与重构激活广博的传统文化资源
    网络文艺如何运用广博的民族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 在专家学者看来,这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性挖掘、思考与重构的过程,也是使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彰显、获得尊重的方式。
    “面对我们很多很好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故事想象资源,能不能立足于它们的故事、它们的世界观、它们的情境本身生发出有系统、有深度、有饱满性、有逻辑的世界,成为能否形成文化资源核心创意的基础。”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郑焕钊说。在他看来,有效融合北欧神话、西方中世纪传奇和宗教文化等西方传统文化资源的《指环王》 《哈利波特》 《冰与火之歌》等魔幻故事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比如 《哈利波特》,以魔法学校为中心建立正邪魔法巫术的对立和抗争的巫术世界。伏地魔、魂器和哈利波特之间的内在关联,构筑起充满黑色基调人性善恶的价值逻辑,成为推动故事运行的基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庄庸则指出,对故事原型、文化母题的重塑,不妨与当下的大众心理、集体无意识互鉴融合。他以网络作家猫腻的成名作 《朱雀记》 为例,认为这部作品俨然现代版 《西游记》 续篇,不仅富于浓厚的当代生活气息,并且宣告了“我时代”的哲学。
    “网络文艺是不是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向心力,将定位于特定文本、却散落在多种媒介形态的创造力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整合,并由此对原文本进行再度创作。”对于由经典生发的再度创作,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赵宜给出了另一种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