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蒋椆媛:走进古典诗词的另一种路径 2017-10-14
《诗说新语——李白们是怎样作诗的》是一本由野莽撰文、聂鑫森配画的解读中华古典诗词的助读性读物,旨在用轻松的语言讲述中华著名诗篇诞生的秘密。 该书在编排版式上,将作者...
[作品评论] 李新宇:关于叶炜小说中的神秘文化 2017-10-14
叶炜的三部长篇、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开头都写得极好,可谓是引人入胜。进一步考察其原因,显然得益于神秘色彩。《富矿》开头官婆的出生、祈雪以及那三...
[作品评论] 徐刚 徐勇:世俗生活与80后的官场小说 2017-10-14
一 如果仅仅以出生年代看,将1980年的南飞雁称为80后作家,想必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就像所有生于80年代的写作者一样,年逾而立的南飞雁并不希望人们将他与那些同龄的青春写手...
[作品评论] 薛冰洁:追寻鲁迅的“原风景”——读《鲁迅形影》 2017-10-14
《鲁迅形影》 董炳月著 三联书店 鲁迅的《自嘲》 鲁迅 是鲁迅逝世80周年暨诞辰135周年,关于鲁迅的研究新著层出不穷,其中董炳月的新著《鲁迅形影》是关于鲁迅研究的专题论文集,...
[作品评论] 重建文学的审美之维——从《2016中国散文年选》说起 2017-10-14
年初,肖建国兄代花城出版社命我选编《2016中国散文年选》,却之不恭,也正好借此机会与朋友们分享一下读书心得。我国的散文写作源远流长,浩浩荡荡。2016年的散文写作承续着这...
[作品评论] 陈培浩:《庭前谁种芭蕉树》的审美哀伤与文化反思 2017-10-14
我不知道皮佳佳是否喜欢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和安哲罗普洛斯的《永恒与一日》,但她的新作《庭前谁种芭蕉树》(以下简称《庭前》)却让我联想起这两部伟大的电影。它们...
[作品评论] 高中梅:坚守灵魂的自由 2017-10-14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历经生命磨练的作家,更是一位轮椅上的巨人。他的散文集《自由的夜行》,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豁达之书,展现了坚守灵魂的...
[作品评论] 马兵:盐碱地上的丰饶与爱力——读周习小说集《盐碱地》 2017-10-14
熟悉周习的朋友都知道,她的小说创作从儿童文学起步,后短暂涉笔婚恋题材,再到以《土窑》为代表的对农民命运和乡土风物的观照,还有最近出版的以故乡大地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
[作品评论] 谢尚发:《万兽之夜》,自戕与施害并受害的现代人 2017-10-14
《万兽之夜》中并没有兽,而只有人,以及由他们所组成的“世界”,所构建的“生活”。然而这人,却是“人而兽,兽而人”的人;这“世界”和“生活”,却是真实地当下着的,也...
[作品评论] 张西南:非虚构革命历史题材写作新收获 2017-10-14
好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作者首先要尊重历史,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还必须尊重艺术规律,拂去岁月的尘埃,写出真实的人、有真情的人、堪称真正的大写的人。...
[作品评论] 古耜:《在母语的屋檐下》,从容咀嚼缭乱的风景 2017-10-14
读罢彭程散文新著《在母语的屋檐下》,脑间浮现《北史》中的一句名言:“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彭程这本散文集最可贵的品质,正在于其艺术世界的...
[作品评论] 朱羽:“社会主义风景”的文学表征及其历史意味——从《山乡巨变》谈起 2017-10-14
内容提要: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农业合作化文学中以描绘美景、民俗见长的小说。如果说文学中的“风景”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认识装置的产物,那么如何看待《山乡巨变》中所展...
[作品评论] 韩少功:再说找回南洋 2017-10-14
海南岛在汉代已设置郡县,并入中央帝国的版图,但仍是“天高皇帝远”,与中原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和时密时疏的状态,于是才有南北朝冼夫人率1000多黎洞归顺朝廷的故事。没有疏离...
[作品评论] 谷禾:《外婆史诗》中的爱与感恩 2017-10-14
作为普通读者,当我们拿起一本小说,首先感兴趣的大体该是“这部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了。故事当然不是小说的全部,但好的故事犹如水之于帆船——这里的水有两个元素:一是...
[作品评论] 科幻《三体》缘何赢得世界读者青睐 2017-10-14
《三体》的世界影响有多大?为什么?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人都想知道的。 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s上,自《三体》英文版2014年年底面世至今,各个国家、地区的读...
[作品评论] 探求灵魂的结晶——读陈奕纯《一毫米的高度》 2017-10-14
作者:陈亦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人民日报》在“新书架”栏目这样介绍《一毫米的高度》:此书展示了作者在散文与绘画两个领域的努力,以及对两个领域的打通。这些作品是作者对...
[作品评论] 谢有顺:《风暴预警期》,独特的南方叙事 2017-10-14
朱山坡的中短篇小说读过不少,印象很深。这次读完他的长篇小说《风暴预警期》后,有很多感慨。“70后”这代作家,相对来说是比较被忽略的,作为代际而言,他们出道很早,但迟...
[作品评论] 丁晓原:《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厚重的“复调” 2017-10-14
【新作过眼】 古往今来书写黄河的作品可谓多矣,但陈启文以“大河上下”立题,以“黄河的命运”释义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安徽文艺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却是我所读到的第一部...
[作品评论] 红孩:《回不去的过去》,发现,还是发现 2017-10-14
最近一段时间,接连看了几篇描写乡村的文章。一篇是何建明写她乡下母亲的。何建明何许人?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苏州人。她母亲今年八十六岁,一直住在乡下...
[作品评论] 王苹:生活需要艺术,恰如艺术需要生活 2017-10-14
读《生活艺术化十讲》,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或蒋勋的《美的沉思》,是作者将艺术拉下云端、融入琐碎细微的日常生活,但又将其与世俗喧哗的生活层层剥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