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王慧骐: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 2017-10-14
2016新年伊始,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了青年作家王峰集多年力作的散文随笔集《旧时光里的小团圆》。 关于书名,作者在开场白里便给出了饶具意味的阐释:“那些路过的人,经过的事...
[作品评论] 余佐赞:郁达夫的手稿及其他 2017-10-14
我这次从手稿中读到了很多隐隐约约的东西:开篇的献词有涂抹,如果没有手稿,真看不出作者曾经删掉了那么重要的一句话。平生最恨是强解,当然不会无聊到去发掘所谓的小说表面...
[作品评论] 毕亮:在时间的怀抱里——读阿拉提·阿斯木《时间的玫瑰》 2017-10-14
包括这本《时间的玫瑰》在内,我已经读过阿拉提·阿斯木的四部长篇小说了,其余的三本是《时间悄悄的嘴脸》《时间的孩子们》《白杨树下》。阿拉提的小说,让我对整个维吾尔族...
[作品评论] 包明德:读书如听书——《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读后感 2017-10-14
作家李迪的《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近期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作品汇集了作者近年来警察题材的书写,延续也深化了警营作品抒写的向度,热情歌颂了人民警察,是有筋骨、有温暖、...
[作品评论] 汪守德:风雨人生中的挣扎与守望——评孔立文的长篇小说《秋水长天》 2017-10-14
《秋水长天》是部队青年作家孔立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对于这种体裁而言其或许尚具有试笔的意味,却因其写得既很有文学质量又极具吸引力,而使我陷入一种急欲探看究竟的阅...
[作品评论] 邓友梅:《梦想的力量》,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2017-10-14
在我和同志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政治局29次集体学习会上这些讲话时,收到了我的老同学赵郁秀寄来的一些书稿,说是大连出版社要为她出一部新书——...
[作品评论] 裴指海:军旅文学应书写强军实践 2017-10-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作品评论] 刘玉琴:梦里飞花照尘埃——读《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 2017-10-14
对公安题材的挖掘与关注,契合了他的个性,他的人生经历,他心中对惊险激烈、铁骨柔情的最大想象—— “案件背后的生命呼喊,爱恨交加的悲情世界,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在没有路的...
[作品评论] 潘凯雄:毕飞宇的“刀功”是如何练成的———评《小说课》 2017-10-14
我一直在想:这个“特级庖毕”的本事是怎样练成的? 琢磨半天还是找不到“高大上”的描述与概括,于是又只好回到最土最实的话语:那就是老老实实地紧贴文本、走进文本,从作家...
[作品评论] 马兵:新“红色经典”的建构与《血梅花》的范式意义 2017-10-14
对于熟悉胡学文创作的读者而言,如果掩去小说作者的名字,怕是很难猜到《血梅花》居然出自他之手。一个以现实忧患,尤其是对底层众生悲欣交集的人生有深刻和细腻的体察而著称...
[作品评论] 崔庆蕾:跨文体与先锋性——读戴潍娜中篇小说《在悬崖边》 2017-10-14
如果文学内部的各个门类之间也有清晰的边界和分野,那么在“80后”一代的青年作家中,戴潍娜可以说是在文体上“跨界”较多且较为成功的一个,从诗歌到散文,从戏剧到小说,她...
[作品评论] 李祥:温柔的火焰 2017-10-14
在时间的不见头尾的长绳上,破碎的生活总在不停地上演一幕幕悲喜剧。其中的场景似曾相识,但大概都是在别人的生命剧场里,看到曾经、眼下甚或未来的自己。对于作为个体的人而...
[作品评论] 王子瓜:化身、幻境与死亡——解读《王道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 2017-10-14
一 1967年,国际通信卫星首次连起世界各国的电视台,盛产诗歌、戏剧和音乐的英国,为这场全球联播节目奉上的当然不是王室的演讲,但也不是某段莎士比亚或乔叟,更不是卓别林,...
[作品评论] 邹青山:欣待复兴梦圆时——从《魂牵梦圆》付梓五年之巨变说开去 2017-10-14
由张黎将军创作的80多万字长篇小说《魂牵梦圆》是一份重要的文学收获。作品以三位古州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对近80年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令人信服的书写,感情真挚,内...
[作品评论] 赵宪臣:《我需要许多太阳》,困顿孤独者的渴望 2017-10-14
小说的写法多种多样,作家会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小说,这在青年作家范墩子的创作中有着充分体现,他的中篇小说《我需要许多太阳》(《延安文学》2017年第2期)就是写...
[作品评论] 傅逸尘:我们离优雅高贵的文学有多远 2017-10-14
“葛亮的小说美学以及历史情怀独树一帜,人物细腻典雅,情节错落有致,抒情意境大为提升,一种属于葛亮的既古典又现代的叙事抒情风格,已经隐然成形。作为读者,我们读的不是...
[作品评论] 马忠:自我价值与个性丧失的悲剧——读叶清河中篇小说《衣人》 2017-10-14
青年作家叶清河的新作《衣人》,是一篇寓言化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许单的一套衣服变成了衣人并代替自己去上班的荒诞故事。可以说,颇有卡夫卡《变形记》的韵味。写实主义加寓...
[作品评论] 孙书文:《沧海九歌》,大时代的大书写 2017-10-14
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大时代。恰如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所言: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任何小说家的想象力,在次日早上的报纸面前,都备显无力。大时代的作家是...
[作品评论] 弋舟:她让我们重温那久违的微光——评张莉《持微火者》 2017-10-14
交谈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对着书架的 第一次见到张莉,应该是六年前在北京,她和魏微同行,大家不期然挤进了同一部电梯,经由魏微给我们彼此介绍了一下,仅此而已。第二次见到张莉...
[作品评论] 吴俊:《暗示》的文体意识形态 2017-10-14
编者按 如果说莫言的《檀香刑》体现了当代叙事文学的想象极限程度,那么韩少功的《暗示》则更主要地代表了当代文学写作中所能达到的思考深度。《暗示》的独特文体意在冲破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