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冯雪峰寓言《蛇和音乐》异文研究 2017-10-14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恒温恒湿的手稿库里,保存着一份冯雪峰的珍贵手稿——寓言《蛇和音乐》。这份手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捐赠给文学馆,上面有编辑用红笔写下的发排提示,并有对文...
[作品评论] 石一宁:发现人物与表现时代——读叶梅传记文学《美卿》 2017-10-14
叶梅传记文学《美卿——一个中国女子的创业奇迹》(作家出版社2016年3月),是一部对读者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它甚至给当下的传记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以上结...
[作品评论] 徐观潮长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写历史也是写自己 2017-10-14
徐观潮是民间高手,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名将陶侃》,令我折服。徐观潮置身于文化积淀深厚的江西都昌,深润于鄱阳湖悠久醇厚的历史,《名将陶侃》即是这种文化历史的结晶。读完...
[作品评论] 高丽萍:《图纸》将悬疑进行到底 2017-10-14
读作家金少凡的小说,总能让人享受到在语言和故事中穿行的愉悦。无论是在他的中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当中,他所设计的故事环环相扣,曲折迂回,悬念迭生,往往是在不知不觉当...
[作品评论] 向经验敞开的花园——评李浩诗集《还乡》 2017-10-14
于我,谈论李浩是困难的,也是羞愧的,并且因为我们属于同代又几乎同龄这一点,这羞愧显得尤为炽烈。同龄这个词,我是指我们都出生在1980年之后,这样一个具体的时空常常会叫人...
[作品评论] 黄树芳《往事札记》——满树芳华情未尽 2017-10-14
通读黄树芳的新著《往事札记》,敬佩之余,我想来想去,想用两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满树芳华情未尽,且看黄花晚节香。 回忆起来,我和黄树芳相识已经30多年了。1983年夏天,...
[作品评论] 杨晓升小说集《身不由己》:挖掘人性内涵和精神价值 2017-10-14
杨晓升已写了数十万字的小说了。在我印象里,杨晓升首先是一个勤奋、优秀的主编,他主持《北京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这些年,精心浇灌,保持住了两份刊物的质量、...
[作品评论] 李晖评《西游故事跨文本研究》:西游故事的七十三张面孔 2017-10-14
“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孙悟空吃没吃过人肉?”“取经路上挑担次数最多的是谁?”“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是不是得了失忆症的妖精?”这些入门级的问题,可以检验我们先...
[作品评论] 前程在远方 2017-10-14
裔兆宏作为纪实文学作家,作品非常多,比如《历史的选择——张闻天在延安》《中国志愿者》《国家情愫》《烽火侠侣》《人间大爱》《美丽中国样本》《爱情青春痘》等。纪实文学...
[作品评论] 杜浩:锻造英雄精神的熔炉 2017-10-14
90年风雨征程,人民军队不仅解放了全中国,并承担起保卫祖国的重任,还用生命和鲜血锻造出忠于党和国家、勇于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魂”。这精神,融入了革命文化和...
[作品评论] 凸凹:用自己的文字给人以力量——读李培禹《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 2017-10-14
我虽然是一个勤勉的散文写作者,却极少读当代的散文作品。倾力所读,是诗和哲学——河北教育出版社那几辑汉译西诗、商务印书馆的近百种汉译学术经典,是我的枕边书。诗可以在...
[作品评论] 庞羽《我不是尹丽川》:一闪而过或华美无上 2017-10-14
《我不是尹丽川》激发了我对一个少女的想象与一段友情的渴望。这位少女,让我们姑且叫她尹绯绯。尹绯绯今年24岁,在容城档案局工作,日常消遣无非就是玩玩开心消消豆。关于她...
[作品评论] 刘军:小念头——情书中的作家身影 2017-10-14
出于对沈从文先生的喜爱,来自中原的小说家赵瑜曾花费多日,沿着1934年沈从文的回乡路线一一亲身体悟。时光荏苒,淘洗了太多的人事和生活细节,不过,《湘行散记》中承载烟火的...
[作品评论] 陈思和:中国的“象”与《劳燕》背后的“象” 2017-10-14
本文根据陈思和、张翎在思南文学之家的对谈整理而成 中国的“象”与阿燕背后的“象” 什么叫好的文学作品?我自己心里有一个标准,可能跟外面认为的标准不太一样。我理解文学...
[作品评论] “附体”于笔尖的精神创痛——田耳小说的底层精神书写 2017-10-14
底层的关注与描绘其来有自,自新文学诞生伊始,当时所提倡的“平民的文学”,正是今天所谓“底层文学”的先声。田耳小说里对人的精神世界各个层面的描绘,尤其是对底层人们各...
[作品评论]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深度勘探与透视——评孙频《松林夜宴图》 2017-10-14
早几年因为曾经每年都会推出很多部中篇小说而特别引人注目的80后女作家孙频,到了最近这两年,那样一种超乎寻常的写作速度开始逐渐地慢了下来。写作速度的慢下来,所传递出的...
[作品评论] 一部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 2017-10-14
终南山果然是个有仙气的所在。 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到: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诗人用“以少...
[作品评论] 科幻写作的“当代性”与“日常生活化”——关于李宏伟、夏笳和飞氘&nbs 2017-10-14
对于李宏伟、夏笳和飞氘而言,他们的科幻小说所具有的现实性和当代性则是另一种面目。他们的科幻作品也是一般意义上的软科幻所不能涵盖,因为在他们那里,科学的叙事功能明显...
[作品评论] 杨扬:他是最早注意到都市社会中金融影响力的中国现代作家———谈茅盾笔下 2017-10-14
丁筱芳《都市风景线》(局部) 一 茅盾的长篇小说 《子夜》1933年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出版的当年就创下发行纪录。从1933年到2017年,跨越八十多年时间,中国的文学发生了多少变化,对...
[作品评论] 李苗善:是纪实,也是文学——读徐茂昌《海上洋人》 2017-10-14
三十五万字、五百多页,这样的“大部头”在碎片阅读的当下,很难博得读者欢心。但你若进入阅读状态,却会被深深吸引——这就是徐茂昌的新书、长篇纪实文学《海上洋人:百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