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论] 王铁仙:钱谷融的文学情怀和格调 2017-10-14
钱谷融漫画 罗雪村作 我1959年考上华东师大中文系,开始在文史楼311教室听钱谷融先生的现代文学课程或讲座。第一次看见他,他一身驼色西装,在文史楼后的新力斋走廊上不疾不徐地...
[作家论] 张桃洲:“雪的哨音飞舞着岑寂” 2017-10-14
读李寂荡的诗,我仿佛又回到了20年前的北碚。那时,我们在那座世外桃源般的校园里读研究生,受教于同一导师,紧张的学业之余常常聚在一起闲侃或到附近游玩。李寂荡仍然保持着...
[作家论] 王宏图:袅袅飘飞的荷尔蒙 2017-10-14
路内 临近垂暮之年,人们每当追忆起绚丽缤纷的青春年华,时常浮想联翩,情不能已。然而,倘若时光真能倒流,让他们重历青春岁月,很多人未必乐意。除了极少数幸运者,青春是一...
[作家论] 傅小平:他的写作指示给他人奇异的梦五卷本《吴兴华全集》出版,追忆“被遗 2017-10-14
吴兴华 吴兴华全集 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不乏“失踪者”,每被“发现”总会引来如获至宝般的欣喜,并由此加诸他们生前不曾享有的盛誉,也不免发出金子不会被永远埋没,时间自会给...
[作家论] 吴晓东:凸现完整的汪曾祺 2017-10-14
在当代小说家中,我最喜欢汪曾祺,但一直感觉他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作家。汪曾祺差不多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文学史时段都写出了具有同等分量的作品的作家,他青年时期...
[作家论] 陈剑晖:在记忆和人性深处——评雷达的散文写作 2017-10-14
多年前,我在一篇综论性的散文评论中谈到雷达的散文《还乡》,认为这是一篇有自己的“心灵模式与人生体验”的优秀散文。最近,集中读了雷达的《雷达散文》和《皋兰夜语》 两本...
[作家论] 迟子建:文学的“求经之路” 2017-10-14
在我自幼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看了生,看了死;看到了春天,也看到了冬天;同时看到了死去的植物,在第二年春天复生。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生生死死,永不止息。 长假期间...
[作家论] 毛乐耕:施蛰存与唐诗 2017-10-14
施蛰存 施蛰存先生称自己的写作、研究是开了四扇窗:东窗文学创作,南窗古典文学研究,西窗外国文学翻译,北窗金石碑帖研究。 在这四扇窗中,施蛰存的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成...
[作家论] 黄天蒙:柏桦,为何这世上,只有我一个诗人 2017-10-14
《秋变与春乐:柏桦诗集(2014)》,柏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48.00元 他将《秋变与春乐》这本诗集变成了一本对话录,变成了一辆列车,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站台,邀...
[作家论] 邓小军:庭花晚更馨 霍松林的学术贡献和诗歌成就 2017-10-14
编者按 2017年2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霍松林先生在西安家中溘然与世长辞,享年97岁。霍松林先生生于1921年9月,甘肃天水市人,1937年16岁时即发表了《卢沟桥战歌》一诗,1949年...
[作家论] 贾平凹《游戏人间》点评自己:这是一个极丑的人 2017-10-14
一九八三年一月八日,我从城北郊外迁移市内,居于三十六点七平方米的水泥房,五个门开关掩闭不亦乐乎,空气又可流通,且无屋顶漏土,夜里可以仰睡,湿湿虫也不满地爬行,心遂...
[作家论] 胡少卿:曹文轩小说三个隐秘的影响源 2017-10-14
曹文轩小说是当代文坛一种独异的存在,其营造的“油麻地”世界已蔚然大观。通常认为,他在当代延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传统,接续了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的美学,国外的...
[作家论] 王力:论胡弦诗歌的精神理路 2017-10-14
摘要: 胡弦的诗歌兼具浑阔苍远和温润蕴藉的风度,他这种诗歌之美来自独特的精神理路:善于从空白处发现充盈的意义,从裂隙或残损处探究与窥望世界的丰富褶层,感知陌生与疼痛...
[作家论] 钟晓毅:张欣对“中国梦”的文学表达 2017-10-14
张欣的小说作品大多是直抵生存本意的自由抒写,长篇小说《终极底牌》和中篇小说《狐步杀》都有着深沉的济世情怀,更与现实贴得非常的近,在对日常生活的过滤和整合中,努力地...
[作家论] 朱山坡:我的名字叫朱山坡 2017-10-14
“朱山坡”是那排村的一个生产队,那是我的故乡,现在成了我的笔名。只要别人轻轻地叫一声朱山坡,我首先想到的是故乡,然后才是自己。朱山坡现在与我浑然一体了,她就像老无...
[作家论] 杨海蒂: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祖国的命脉 2017-10-14
雷抒雁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14日),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其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
[作家论] 张艳梅:李浩,独自站在世界背面 2017-10-14
▼重建文学世界的神秘秩序 这是一个缺少光的世界。 “我将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我自己”,在迂回重叠的迷宫边缘找到自己,实属一种幸运。是接受现实生活朴素的光泽,还是把这个...
[作家论] 王尧 韩春燕:“寻找当代文学经典·陈忠实” 2017-10-14
主持人的话 将陈忠实《白鹿原》的经典化过程作为“问题”加以考察,是本期组稿时设计的话题。80年代以来,讨论一部作品之于当代文学史的意义,其时间之长,问题之集中,可能莫...
[作家论] 梁鸿鹰:史铁生,文学品质与岁月共增长——从《史铁生作品全编》出版说起 2017-10-14
史铁生(1995年9月28日于北京) 黑 明/摄 《史铁生作品全编》 史铁生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 【读书者说】 2010年年底,史铁生去世前一天,其散文集《我与地坛》单行本由人民...
[作家论] 谢冕:女诗人三色堇,“那人背光而坐” 2017-10-14
在百年新诗波澜壮阔的背景上,女诗人以独有的情思神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成新诗艺术流变和精神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活跃在当代诗坛的60后诗人三色堇,她一出现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