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辛亥革命、全国解放、改革开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在巨变着,转型着,一步步走向复兴走向富强;我们的文学也在适应着,试验着,一步步挣扎着走向成熟。但今天,当我...
刘绪源《“杨红樱现象”的回顾与思考》(《博览群书》2009年第3期)在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杨红樱作品引发的种种争论后,对于此间暴露出的当下文学批评被纳入到商业运转中的现象作...
一般来说,年终岁尾的各行各业,都要做年度总结。一般的行文规范是先谈成绩、再谈不足,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有时,这种年度总结虽然很有形式主义之嫌或者水分太...
今天,似乎没有什么比娱乐更为理所当然,也似乎没有什么比娱乐更为富有亲和力和渗透力的了。电子媒介出现之后,娱乐成了电子文化的实质,大众文化的狂欢与其说是自由主义和相对主义...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家应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创作出更多站在时代高度、充满理想艺术表达的作品,是值得文学界认真思索的问题。 作品既...
近几年,我连续担任了几次国家级和省级散文奖项的评委和组织工作,阅读了2002年以来的相当数量的散文作品,感受都是一样:兴奋激动——落寞失望。最初,当我们看到名家新秀的作品都报...
有论者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已走向“垃圾化”。这个说法无论来自国外汉学家,还是中国学者,皆缺乏专业品位。这只是一个形象比喻,并非科学论断。尽管它指出了事实的...
“如何重振文学的思想能力,让文学回到时代精神和思想前沿?”11月21日,在珠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上,由《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李敬泽率先抛出的主题演讲《...
近期,因翻译大家杨宪益的逝世,“文学翻译”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并引发对当下文学翻译领域存在不良现象的深思。例如,某些出版社一旦获悉某外国作家作品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便...
●批评家们把动态的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设计为一个自己应当在预定的当前完成的工程,从而“履行自己的历史职责”。然而,对这个工程的设想和预期又给予他们难以承受之重,在...
中华读书报“家园版”11月25日刊载了《“跨界写作”的启示》是一篇很好的文艺评论,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创作思路和模式。在文章临近结尾,作者举例说明了19世纪30年代京剧跨...
刘泽华先生是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著名学者。最近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作《关于倡导国学几个问题的质疑》。所质疑的问题涉及到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尤其是国学研究的态度、...
最近蒙友人推荐,看了一本《魏晋文人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此书为“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中的一种,附有光盘。坐在家里就可以听大学名师讲的课,实在...
最近我读到孟繁华的《面对“新世纪文学”的心情》(2009年11月11日《中华读书报》)一文。在文中,他说道:“被赋予‘深刻意义’的文学在今天确实不会被人们特别关切了。因此,...
1949年以后国学这个词被冷却了几十年,这几年又开始提起并不断升温,有时还炒得挺热。现在的文化观念,可以说是多元涌动。对国学的认识也不尽一样。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应该展开...
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
为了选编《200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我们在浩如烟海的报刊中,阅读浏览了大量的微型小说作品。这项工作让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微型小说的文学性严重缺失。 在阅读过程...
文学批评在史(文学史)、论(文学理论)、评(文学批评)三项中无疑是最具个人品位的,这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关系不大,文学批评者可以天马行空,甚至可以今天...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在《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第2期发表后,立即引起北京大学一些学者和学生的激烈批评①。除了文学因素以外,引发批评的一个特别原因是,《风雅颂》明...
对于网络文学来说,今年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年份。粗略算下来,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走过十余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构成一部有独到价值和启示意义的文学发展史。虽然鲁迅讥讽过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