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表现现实生活需要丰厚知识积累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曾祥书 参加讨论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作家应如何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创作出更多站在时代高度、充满理想艺术表达的作品,是值得文学界认真思索的问题。
    作品既是知识的表现技巧也是知识的储备
    在当今社会,作家在固有的知识原始积累同时学习新的知识,既有利于加强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便于在新生事物面前不至于失语。周梅森今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梦想与疯狂》中涉及了大量产业资本兼并、金融资本运作、证券市场投资等热点事件,蕴含着作者对当代经济体制改革风云变幻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索。在谈到作家的知识积累时,周梅森说,作家的职业是终生学习的职业,作家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作家进行审美创造面对的是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有理由通晓与人相关的一切知识。一些文学前辈说:“作家应该懂得一切。”伟大的作家可以是伟大的“杂家”。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懂得一切”未免有些难度,因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不可能在知识结构上实现“全球通”。但当我们在抒写陌生领域时,就不得不去学习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作品就要出现外行话。作家知识的重心场域应该是整个人文领域。只是依靠阅读别人作品丰富自己知识的作家,不会走到高处和远处。把重心放在生活上,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后再反复筛选和提升,是一个作家完成知识更新的必然过程,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被读者所接受。
    丰厚的知识积累大多来自现实生活
    近20年来,主要写航天题材的李鸣生先后创作出版《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赤道上空》《风雨“长征号”》《千古一梦》等10余部长篇纪实文学。对作家应如何强化知识积累的问题,他的体会是:一要具备科技知识,二要熟悉科技生活。高科技理论复杂、技术深奥,要弄清楚个大概都不容易。比如载人航天分为七大系统,每个系统再分若干分系统,像火箭就有10个分系统,飞船有13个分系统。只有明白各系统的专业知识、技术难点、作用意义以及相互关系,写作中才不会闹笑话。中国航天的不断发展还与世界航天紧密相连,因此要熟悉中外航天历史。李鸣生在写《千古一梦》时查阅、研究了中外上千万字的书籍资料,采访了上百位专家,有几千个小时的录音、百多万字的采访笔记,最后成稿不过三四十万字。他还深入发射现场,与专家们共同工作和生活。许多人以为发射火箭,“轰隆”一声就上天了。其实不然,火箭上天很慢,从点火升空到肉眼看不见,有10多秒。这10多秒恰恰是最具文学魅力的空间。因为这10多秒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专家们的精神、灵魂、智慧、情感、悲欢都会在这10多秒里集中体现。若不到现场,就不知道发射一瞬间到底是什么滋味,就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什么叫惊心动魄、天上人间!当然,作家还得将艰涩、枯燥的高科技转化为生动的文学叙事。
    在商海中打拼多年的作家矫健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创作了长篇小说《金融街》。对作家在新形势下应如何丰厚自己的知识积累,矫健有着切身的感受。在他看来,干一行就要学一行。在这个信息极大丰富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有多少新生事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如果作家对新生事物及其繁衍的知识不了解,就难以写出反映、讴歌新时代的文学作品。社会在变,新的知识不断涌现,要求作家不断“充电”。
    常利民在谈到房地产题材的创作体会时说,为了写好作品,我深入到建筑工地,从鸣炮奠基到验收交工,整个过程我都在工地目睹亲历,还用照相机拍摄了每道工序的图片,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但在创作中我突然发现,只有建筑知识还不够,必须要有售楼知识,于是我又去与售楼人交谈,从中学到销售知识。经历两个学习阶段后,我对房地产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写长篇小说对相关知识的积累多多益善,以免写起来捉襟见肘。我不以为写不熟悉的题材是创作的大忌,如果某一陌生领域的题材感动了作家,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那就不妨一试。但是动笔前一定要变陌生为稔熟,途径就是严谨求实地去学习,避免出现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
    创作不能仅靠想像、灵感和才能
    丰厚的知识积累与作家的学历高低以及一般的文化知识储备有无关系?评论家李建军认为,文学写作是一种对知识的综合性和丰富性要求最高的创造活动。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作家才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人和塑造人物形象。作家不能单凭想像、灵感和才能创作。事实上,文学创作虽然需要特殊的素质和修养,但也需要具备几乎一切与人相关的知识。有了这些丰富的知识储备,一个作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更成功地刻画人物。莎士比亚、曹雪芹和歌德等都可以算得上各自时代最博学多闻的人,否则他们作品的内容就不会像百科全书一样丰富,文学上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就连比喻是否准确、描写是否生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作者知识的丰富程度。针对搞文学“看什么书好”的问题,鲁迅曾致信给青年作家,建议他们“不要专门看文学,关于科学的书以及游记之类,也应该看看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面对当下时代知识更新很快的现实,这样的忠告当更值得多多品味。
    原载:《文艺报》2009年12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