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英美文学] 原罪﹑死亡与救赎——西方文学中的基督教印迹 2017-10-29

    基督教是西方文学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圣经》为许多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西方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方文学评论界对基督教...

  • [英美文学] 阅读·误读·伦理阅读“俄狄浦斯情结”——解读达夫诗剧《农庄苍茫夜》 2017-10-29

    ‘ 丽塔·达夫(Rita Dove, 1952-)是迄今为止美国唯一一位黑人女性桂冠诗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她的诗歌作品成为研究热点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1]然而,颇有些出乎意料的是,围绕着...

  • [明四大奇书研究] 新《三国》:“忠”与“谋”的AB面 2017-10-29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8月3日起,新《三国》的二轮播放将在四川卫视启动。在经历了首播时大量网友争先恐后地挑错、指责,到最终“瑕...

  • [英美文学] 略萨:反抗者,撒谎者,小说家 2017-10-29

    ●小说有一种无节制的禀赋。小说喜欢繁衍,故事情节喜欢像癌细胞那样扩散。如果作家抓住了小说的所有线索,那作品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森林。小说是在时间里进行的,而时间是无限...

  • [英美文学] 中西神话仙话比较研究 2017-10-29

    中西神话、仙话的比较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从中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社会的许多差异。对于神话,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但我总觉得,马克思的界定最为准确。马克思的原话是:...

  • [英美文学] 对文学价值的信念 2017-10-29

    两个星期前,2010年8月17日,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弗兰克·凯慕德(FrankKermode,1919-2010)在剑桥去世,享年九十岁。我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未免有些怅然。虽然凯慕德从未讨论过西方以外...

  • [英美文学] 从蝴蝶结到地狱 2017-10-29

    《名士风流 I》、《名士风流 II》,[法]西蒙娜·德·波伏瓦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32.00/30.00元 西蒙娜·波伏瓦的长篇小说《名士风流》1954年刚推出,便获得了当年...

  • [明四大奇书研究] 论胡适的《水浒传》研究及其方法论 2017-10-29

    “五四”之际,伴随中国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界和学术界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革命使这一时期成为中国文化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据承上启下、继往...

  • [英美文学] 自我的追寻:罗伯特·弗罗斯特叙事诗的命名模式与张力 2017-10-29

    关于专名(proper name)的作用,保罗·利科曾说,“在一连串名字中,某一名字对某一个体进行了永久的命名,使其有别于同类的其他个体”(Ricoeur29),而对人类而言,专名则起到了“确认...

  • [明四大奇书研究] 漂泊在无情无爱世界的灵魂——李瓶儿性格浅析 2017-10-29

    李瓶儿是笑笑生着力描写的典型人物之一。书名《金瓶梅》指其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即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作者把她列为书名的第二字,可见李瓶儿在《金瓶梅》中的地位。笔者...

  • [英美文学] 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人物阶级属性界定问题研究 2017-10-29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存在着三个阶级:贵族阶级、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贵族阶级在形式上是统治阶级,在政治上依然享有着某些特权;中产阶级是形式上的被统治阶级,但在经济上处...

  • [英美文学] 文字好像疾病一样无限蔓延 2017-10-29

    《安特沃普》是波拉尼奥小说当中唯一一部没有时间感和时代感的作品,文字的碎片聚集成一段段从眼前闪过的视觉混体,或者说,幻觉。“完全的无政府主义”,波拉尼奥在二十二年...

  • [明四大奇书研究] 《水浒传》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再解 2017-10-29

    中国的四大名著中,除《红楼梦》外,基本上没有描写与涉及纯洁的爱情领域。《西游记》里虽然有各色女妖精,但都是吃人的怪物,只能迷惑好色的猪八戒之流。而《三国演义》则完...

  • [明四大奇书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骂词 2017-10-29

    在明清小说中,《三国演义》可谓一枝奇葩。古人云: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中的智谋策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曾一度被誉为“全景军事文学。” [...

  • [英美文学] 昆德拉:和喜欢的人相遇在文学中 2017-10-29

    “当一个艺术家谈起另一个艺术家,他谈的其实始终是自己(间接地或拐弯抹角地),他的判准也在此表现出来。”米兰·昆德拉论析画家培根的这段文字,其实很适合移来形容他的新...

  • [英美文学] 奥古斯丁《忏悔录》的文化意蕴分析 2017-10-29

    一 圣·奥古斯丁(353-430)并不属于欧洲中世纪的思想家、宗教家和哲学家。他只不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的拉丁教父而已。但由于他生活在罗马帝国及其古代文化已近解体,基督教逐渐开...

  • [英美文学] 《猫与鼠》在文化诗学中的叙事操作 2017-10-29

    北师大文艺学教授童庆炳在对“文化诗学”理论进行学理探索的同时,也重视文化诗学的具体研究。他在《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化诗学》一文中曾说:“文化诗学的学术空间十分辽阔。...

  • [英美文学] 《与特蕾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中玛露哈形象分析 2017-10-29

    《与特蕾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是西班牙内战之后新浪潮小说的代表作。作者胡安-马尔塞1933年出生于巴塞罗那,13岁起就在首饰厂当工人,靠自学成才。1959年开始写小说。1961年去法...

  • [英美文学] 欧洲短篇小说的典藏本 2017-10-29

    近代型的短篇小说(包括中篇小说),在欧洲,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英语称短篇小详为short story,其字义为“短的故事”。中篇小说,英语为novelette,其字义为“小型的小说”。而小说...

  • [明四大奇书研究] 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2017-10-29

    诸葛亮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受到上自皇帝下至庶民的普遍赞誉,这与文人们对诸葛亮的评论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正是历朝历代文人对诸葛亮一生言行的反复诠释与渲染,才形成了诸...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