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传统的哲学精神》杨晓宁 著 科学出版社 【读书者说】 杨晓宁教授的著作《中国文化传统的哲学精神》,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历经十余年思考而写就的学术成果,力求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较为全面地考察分析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对于国人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客观地解析中国文化“经世致用”价值取向的优劣得失,读来颇有诸多新见。 众所周知,我们谈及“文化”一般有三个基本层次,即物质形象层、制度行为层和精神理念层。而精神理念层次指的就是哲学与价值观层次,当然这也是最难以把握和提炼的层次。然而,正是基于人文价值的视角,本书作了独特的学术思考。该书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展开篇章结构的布局:一是分析和阐释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二是阐释了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及其作用;三是梳理了中国哲学的特点及发展脉络;四是通过挖掘中国哲学的优势,以切实对中国文化的未来作出价值引领。 通览书稿,如果归纳总结该书的特色,我感觉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思维方法等方面,揭示了中国哲学的人文特征,进而概括了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主要思想和发展脉络。作者受张岱年先生的启发,将中国哲学的人文特征具体概括为“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重人生”“重了悟”等几个方面,读来颇有兴味。依作者看来,哲学不是一种空洞的逻辑抽象,而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的理性表达,是民族精神的本真提炼。中国哲学讲求“道不远人”,崇尚“经世致用”,在彰显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注重人的世俗关怀。 其二,该书力求史论结合,从多个角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哲学渊源,以凸显中国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作者强调:“哲学是以民族的生命实践为基础的,一个民族的哲学浓缩地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方式。一个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通过哲学加以确立的。”的确,哲学是思想中所表达的时代,中国哲学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文化意味,常常是多角度地辐射了人的社会生活。例如,一部《庄子》所表达的既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同时也是美学观、伦理观。 此外,强烈的现实关怀也是该书的又一突出特点。该书的第六章也是最后一章所讨论的议题是“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作者所忧虑的是,在市场逻辑越来越充斥我们生活的当下,许多人的灵魂越来越被“物”所累,甚至成了物的奴隶。人类的现代性实践正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祛魅”,工具理性成了所向披靡的解剖刀,结果导致了我们生活中诸多文化的严肃、崇高与神圣品质被消解,文化传统越来越淡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即使是面对传统文化,人们也常常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之,感受到的是对文化的游戏和娱乐心态,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思想倾向和大众文化语境。 作者特别要呼吁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根。身处全球化大潮中的中国人,只有重新评估、定义和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无论对于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都无法回避“我从哪里来”这一形而上的问题。因为人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说的“安身立命”。而传统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东西。传统保护着我们,划定着人性的圆周。在传统的浸染之下,我们面向未来才从容自信,获得生命的方向感。因此,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怀有敬畏之心,对我们的新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时值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文化建设如何与经济的发展相匹配,从而真正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协调进步,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实现民族文化强国之梦。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的独特思考,为中国的文化发展繁荣做了踏踏实实的工作。 (作者:邹广文,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