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人文 >

《第二次握手》:从手抄本到终极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青年报 蒋肖斌 参加讨论

    
    《第二次握手》,张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被称为“感动过整整一代人”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终极版”。日前,作者张扬在京举办签售活动。活动现场,人潮涌动。年近70岁的老作家受到了不亚于青春作家的粉丝热捧。
    《第二次握手》讲述了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之间的坎坷情感故事——苏冠兰与丁洁琼相爱,但遭苏父反对。丁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苏冠兰在国内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成婚。丁回国后,因爱情无望执意奔赴边疆,后来被苏冠兰夫妇的真诚所感动,留在北京,在科研岗位上为国献身。
    张扬在签售活动上讲述了书后的故事:“男主人公苏冠兰是以我的舅舅为原型的。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化学家,他年轻时候的女朋友就是丁洁琼的原型,舅妈就是叶玉菡。这位女朋友有一天来找舅舅,也就是书中开头的场景。”张扬认为,好的小说总是与作家的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曹雪芹之于《红楼梦》,杨沫之于《青春之歌》。
    这本描写“三角恋爱”、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曾在“文革”时期激起全国范围内的“手抄本热潮”。1964年,张扬初写《第二次握手》时才刚刚20岁。当时,它最初仅是一篇名为《浪花》的短篇小说,后来被改为《香山叶正红》中篇小说,1970年又改名为《归来》。其时,手抄本风靡全国。而其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氢弹之母》、《归来》、《归国》等。其中一本流传到北京的某一个工厂。因为封面缺失,读者也不知道小说叫什么名字,一名工人就贴了张纸做封面,并取名《第二次握手》。小说的名字由此而来。
    然而,这本书的流行也为张扬在“文革”中带来了牢狱之灾。《第二次握手》被定下“吹捧臭老九”、“鼓吹科学救国”、“描写爱情”等罪状。张扬于1975年被逮捕并内定死刑,直到1979年才获释放。同年,该书正式出版。书的发行量超过400万册,至今仍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
    “我写了一辈子,只写了这么一本书。”张扬对自己一生的心血十分慎重。上海文艺出版社在计划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时,曾想收录1979版的《第二次握手》。但被张扬拒绝了。因为他自认为“写得不好,不好就不能拿出来”。200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60多万字的版本,张扬还是不满意。后张扬陆续删改,形成了现在40多万字的“终极版”。“终极版”的扉页上印有恩格斯的一句话:“痛苦中最高尚、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这句话曾因“不够革命”而在1979年初版时被取消。
    张扬还为该书亲手绘制了封面。封面上的丁洁琼眉目清秀,挽着头发,身穿工装服,嘴角带着淡淡而坚毅的微笑。“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由作者自己画封面的长篇小说,这可能是唯一一部。一是因为我学过画,二是因为我对书中女主人公的神貌有着特殊的理解和感情。丁洁琼是科学家,没有那么多时间打扮,但是她的美丽风范还是能够显露出来。”张扬说。
    这里涉及一段历史公案。该书序言谈及,究竟有没有中国科学家参与过“曼哈顿工程”?一般认为,只有美国籍或英国籍科学家才能参与该工程。但张扬称:“早在1963年2月,我已得知有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参加过‘曼哈顿工程’,这也成为写作《第二次握手》的动因之一。”
    在现场,有一位81岁高龄的读者乘兴而来。他从手抄本时代就开始读《第二次握手》,也读过正式出版物并看过电影,同时他也是“曼哈顿工程”的参与者。“我从苏联归国后,就从事原子弹、核武器的科研工作。这样的工作做了近30年。我相信每一位读过《第二次握手》的读者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要实现中国梦,就应该像小说主人公那样,为国家付出努力。”
    “知识分子是伟大的、智慧的、美丽的。因此这本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书,从30多年前的手抄本到现在的‘终极版’,一直被读者喜爱。”张扬说,“当年的读者都很年轻——十几岁、二十几岁;而今天那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读者难道就不爱它么?我相信会爱的。因为它赞美了美好的爱情、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