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当代文学] 贴近地气的踏实——读《乡亲们》有感 2017-10-29

    长篇小说《乡亲们》(作家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是福州市作协主席钟兆云和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姐姐钟巧云累积数年完成的一部作品。它由若干个中短篇小说组成,以闽西客家乡村为背...

  • [现代文学] 老舍忠孝观的文化阐释[1]——以《四世同堂》中祁家三兄弟的形象为例 2017-10-29

    一、祁家三兄弟人物形象的文化传统 (一)瑞宣:儒家文化语境下忠孝传统的延续 祁瑞宣作为“四世同堂”的长孙,他的形象是传统中国“长子情结”的寓言,他的命运中影射着小羊圈胡...

  • [当代文学] 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生态批评“跨”向何方 2017-10-29

    随着人们更清楚地看到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生态思潮越来越波澜壮阔,生态的思考和理解成为大家普遍采纳的思维方式。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

  • [现代文学] 论北京人艺对老舍戏剧创作的影响 2017-10-29

    提及老舍的戏剧创作所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马上会想到老舍是以一个成熟的小说家身份改写戏剧的。作为一种“前结构”,小说思维确实对其戏剧创作产生影响。然而,很少有人...

  • [当代文学] 北岛:精神赤贫才是最大的危机 2017-10-29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书展上,近年处于“半隐居”状态的诗人北岛与读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年过花甲的北岛身着浅灰色西装和白色衬衫,他神情平静,事先准备了讲稿,以缓慢语...

  • [当代文学] 新文学女性创作的重要趋向 ——韩露长篇小说《最后一位淑女》研讨会发言摘 2017-10-29

    编者按: 日前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河南省作协、河南省文学院主办,河南文艺出版社、郑州市文联、中共荥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韩露长篇小说《最后一位淑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韩...

  • [现代文学] 论老舍“幽默”的主客体统一性 2017-10-29

    老舍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相比较而言,他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最突出的莫过于“幽默”、“温厚”、“宽容”这些方面。而在家人和至交中间,老舍的“严肃”、“沉默”的形容举...

  • [现代文学] 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 2017-10-29

    老舍在一生的文学生涯中,除去创作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作品外,还曾经主编或参与编辑过许多刊物,这也是老舍从事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因而同样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 然而...

  • [当代文学] 诗歌中的桃花源 2017-10-29

    自布莱克、波德莱尔以来,生活在城市的人注定只能写城市诗。不可否认,城市已改造了当代诗人的思维传统。从根本上说,写城市是出于生活在城市里的诗人表达现实经验的需要。也...

  • [当代文学] 今天,如何取信于民 ——读关仁山长篇小说《信任——西柏坡纪事》 2017-10-29

    检视庆祝中国共产党90年华诞的献礼作品时,我注意到关仁山的长篇小说新作《信任——西柏坡纪事》(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深刻主题与历史厚重感的作品,小说中着...

  • [当代文学] 《藏地密码》:何马的“史诗” 2017-10-29

    十年的身临其境,饱胀得足以成为铭记一生的切肤记忆;三年的业余写作,蓬郁起来的不仅仅是那一串从1到10的阿拉伯数字和愈来愈闪亮粗硕的光环;十三年的孤独成就了“何马史诗”...

  • [现代文学] 论老舍《月牙儿》主题思想 2017-10-29

    我国著名的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主旋律,通过主人公对它的不同感受,谱写了一曲天上人间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艺术技巧之精湛都令人...

  • [现代文学] 老舍作品的接受与语文教学* 2017-10-29

    20世纪60年代,以联邦德国美学家姚斯的《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作为标志,宣告了文艺批评的新方法与新观念即接受美学的诞生,从此“作家、作品、读者”的新思维模式...

  • [当代文学] 时代呼吁伟大的作家和文学 2017-10-29

    当代伟大作家的出现,关键在于能否出现时代精神的伟大觉悟者和中国文化命运的伟大担当者;能否出现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无论在思想还是语言层面,真正透视历史和将世界视野纳于胸...

  • [当代文学] 后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与艺术再现 2017-10-29

    当代诗歌的解读及其陷阱 诗歌作为文学的格调之一,它对社会提出的术语是具有挑战性的,它是凌驾于朴素文学之上的。如果把诗歌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形式来研究,那么这无疑是荒谬...

  • [当代文学] 《朱雀》:有野心,无耐心 2017-10-29

    ■一旦丧失了对历史资源的借用,葛亮的笔力就难以透彻书写对象,更难操控整个小说,只能凭借对读者而言相对陌生的符号来炫奇争胜。而猎奇到了极致,恰如悬崖高蹈,一不小心就...

  • [现代文学] 老舍作品中的巡警形象解析 2017-10-29

    巡警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老舍作品中多次出现。比如《老张的哲学》中“提着铁片刀刀把”的巡警,《骆驼祥子》里站岗的巡警,《抓药》里面在城门...

  • [当代文学] 谁能割下一磅不带血的肉? 2017-10-29

    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讲,漠视政治、疏远政治,曾经是一种时髦,后来则成了一种习惯。这种“政治冷淡症”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文学叙事的流于琐碎和浮薄。 兰摧玉折,事出有因。在...

  • [现代文学] 论老舍1941年前后的文学回归兼及《四世同堂》的写作准备 2017-10-29

    1941年1月,《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同时发表了老舍的两篇重要文章《我怎样写通俗文艺》和《三年写作自述》,以及老舍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的座谈会记录《一九四一年文学趋向的展...

  • [当代文学] 《朱雀》:用西方“虚构”一个南京 2017-10-29

    ■葛亮虽然生于南京,但他的小说中却充满了迎合西方视角的东方主义色彩。《朱雀》中的那座城市,并非我们日日生活其中的南京,而是为外来者们特别建造的一座“他们”的城池。...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