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甫一拉开,在千山叠翠的秦岭深处,响起了威严的口令:“准备——”“准备——”“准备——”“发射!”新型号的反坦克导弹划出一道火光,在天幕掠过,引发了观众一片掌声,他们在舞台上看到了久违的军工人,看到了层层群山后面军工人神奇而鲜活的人生。 很多朋友热情而真挚地向我推荐这部由陈薪伊任总监制、阿莹编剧、孙超导演的五幕话剧《秦岭深处》。大家感到,在工业题材话剧十分罕有的当下舞台上,这部反映几代中国军工人精神面貌的话剧,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的山茶花。我观后的感觉印证了大家的推介。《秦岭深处》对军工人极有价值意义的生活,作了真切生动的再现,对军工人立足深山、放眼世界的大胸襟、大情怀有着深刻的揭示,它也以舞台呈现中的新颖探索吸引了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这部被称为“工业题材”或“军工题材”的话剧,对于处在审美情景中的我们来说,实际上早已超越了题材的局限,让人由具体情节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种人生层面的感悟和咀嚼,进入了对一个极为博大的格局——比如说对世界风云以及军工行业每一个人在其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思考。 在剧情的进展中,有两个字重锤般在我心中敲击着,这便是“血性”!中国人是有血性的,军工人是有血性的,“秦岭人”不论男人(反坦克导弹总设计师周大军和他的战友)还是女人(女工程师刘娟和第一代军工厂的创建者“辫子雷”),都是有血性的!记得我七八年前曾经和美国以演英雄驰誉国际的演员施瓦辛格、中国以导英雄影视片闻名的张纪中,共同做过一次谈论“华山论剑”精神的电视人文节目,我们各自解读着“英雄主义”和“侠精神”,结论却惊人一致:英雄主义是什么?就是“血性”!就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精神! 活跃在秦岭深处的军工人便是这样有“血性”的人。为了强国强军,他们几代人奋斗在深山老林,在闭塞的山沟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先进武器。他们凝聚成一个坚强的群体,牺牲个人的安危、生活的安逸去打拼,去搏击。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民族振奋的气场和国家复兴的伟力。观众心中的那把火也被点燃,身上的“血性”也被激活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要实干苦干,要开放交流,要科学技术,要理想信念,也要有“血性”。它属于精神层面,却会激发巨大的能量去推动我们的行动、实践,取得超常的成效。 话剧揭示了英雄“血性”的精神源头。这种“血性”来源于爱,来源于对国家民族的一往情深。周大军、刘娟夫妇因事业、理想而在深山结缘。当刘娟在导弹实射试验中牺牲,导演设置了他俩在生与死两个空间的对话,那是一种融事业与爱情为一体的生死不渝之情。活着的故去的,血性同在。 周大军和罗安丽虽然人生坐标并不完全一致,一个认准为军工献身这一条路,终生目不旁骛;一个则想尝试在多种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但当试验出现了事故,他们都奋不顾身抢着冲上去拆卸哑弹。坚守的、闯天下的,血性同在。 这种“血性”来源于责任,那是对具体军工项目的责任,更是一种自觉的民族责任、大国责任。剧中有几段周大军和罗安丽对武器、和平以及人生意义的对话,表达了军工人强军、强国,以先进武器震慑对方而保障世界和平的宏博目光和天下情怀。其中关于以正义战争制止侵略的思考,“止戈为武”的哲理,给人启发良多。这种责任还是对人类生命的责任。周大军在感情爆发时有几句台词,真是振聋发聩,他说,董存瑞举炸药包、黄继光堵枪眼为国牺牲,是我们军工人的耻辱,因为我们那时没有造出克敌制胜的武器!他问,为了董存瑞、黄继光的牺牲,决心雪耻的军工人有什么不能付出的?——铁骨铮铮的台词,是周大军生命深处血性的喷涌,它使人物的内心激情和精神境界一下跃升到新的宇空,如雷鸣电击在观众心中打着闪。 这种“血性”还来源于传统。战争年代第一代军工人的血脉在他们体内激荡、奔涌。剧中别有深意地穿插了军工英雄的墓地、军工烈士的雕像群,以及我军第一个兵工厂在战火中诞生等场景和情节。“辫子雷”为了给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雪恨,女扮男装来参加兵工厂的建设。不慎陷入敌人的包围后,她挺身登上山顶投掷手雷而被敌人的枪弹洞穿!死后战友们才发现她原来是一个革命的“花木兰”! 编导采用了三度时空(现实时空、历史时空、冥境时空)的交错展示贯穿全剧,高度强化了革命传统对现实精神的影响力。尤其是已入冥境的刘娟几度出场,挂心着秦岭厂导弹试验的成败,也对自己丈夫有温馨的关切、有今后生活的交代。这是她的内心独白,也是她爱与责任的当众表白。从舞台表演,尤其是台词处理的艺术风格上看,在十分生活化的剧情展示中,不时穿插进人物在几度时空间隔中抒情性的对话,不但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使舞台呈现平添了一种难得的文学之美、哲诗之美。 中国的舞台、中国的观众,对于更多的工业题材、农村题材,更多接地气的底层生活,更多默默承担着社会责任、促进着社会发展的劳动者形象,翘首以待久矣。话剧《秦岭深处》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审美期待,难能而可贵。 为社会中坚立传,永远是我们戏剧舞台和整个文艺的责任和荣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