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老舍作品中的巡警形象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于昊燕 参加讨论

    巡警是老舍笔下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老舍作品中多次出现。比如《老张的哲学》中“提着铁片刀刀把”的巡警,《骆驼祥子》里站岗的巡警,《抓药》里面在城门口负责“摸一摸”搜查的巡警,《四世同堂》里和气圆滑八面玲珑的白巡长等,《我这一辈子》的主人公——一个老巡警更是令人难忘。老舍塑造的巡警形象与其他作家不同,彰显出老舍独特的生活体验与平民意识。
    1巡警的双重属性
    
      我国在清朝末年出现了巡警这一职业,很多现代作家在作品中也都穿插写到过巡警。在他们笔下,巡警作为一种现象或者次要角色出现,个性模糊雷同,基本上是一个政府低级爪牙的角色,如鲁迅在《示众》中所描绘的,“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另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按照传统的社会政治学分析,“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暴力统治的工具”。那么,巡警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之一。而且,当巡警是“官差”,有武装设备和一定的权力,享受着官饷。旧社会中的巡警,在一般穷苦人眼里,如《我这一辈子》中“我”的儿子福海所感觉的,“穿上制服,在街上走,既能挣钱,又能就手儿散心,不像学徒那样永远圈在屋里”。这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眼里的巡警形象。这种形象保留至今,造成了“新警察故事”模式的流行。
    在属性问题上,很多文学作品把巡警的出身定为统治阶级加以批判。可是,老舍对于巡警的认识不是来自阶级论,而是来自现实生活,老舍写巡警的原则是根据生活实质来描写而非根据阶级实质来刻画。老舍的表哥就是巡警,即前文中提到的福海表哥。老舍自幼与他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因此,对巡警生活也自然非常熟悉和了解。很多作家把巡警描写为统治阶级形象,但老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将巡警的身份作为被压迫、被奴役和被剥削者来看。在老舍的笔下,这些巡警,大多出身贫寒,心底善良,是一群人性尚未泯灭的穷苦人。
    在《我这一辈子》中,他借主人公之口给巡警这一职业进行了定位:“巡警和洋车夫是大城里头给苦人们安好的两条火车道,大字不识而什么手艺没有的,只好去拉车。识几个字而好体面的,有手艺而挣不上饭的,只好去当巡警”〔1〕。在老舍作品建构出来的贫困世界中,巡警与车夫是相类似的分不出高低贵贱的职业,这在以“阶级论”为主旨的作品中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对贫穷生活耳濡目染的老舍用他那双慧眼看到了巡警卑微的出身和惨淡的前途,看到了他们隐藏在制服下面贫寒而无奈的生活。正如舒乙先生所说:老舍先生在自己的作品里,为大城市的男人描绘了两个最悲惨的下场,那就是拉车和当巡警;女人最悲惨的下场是卖肉〔2〕。
    在老舍笔下,巡警不仅具备上述社会属性,也具备人的属性,而且人的属性是主要的,阶级属性从属于人的属性。这个描写在当时来说可是大胆的,老舍并不是标新立异,他只是依据社会现实把官差巡警与城市穷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属性组合在了一起。老舍从一个全新视野建构了巡警形象,他笔下的巡警是狼,是官差,象征权威不可侵犯的庙堂机构,同时巡警又是羊,是城市贫民,代表受苦受难叛逆反抗的民间文化。官差与城市贫民、庙堂机构与民间文化分别形成了对立项。然而,老舍却让这两组充满悖论的对立项在巡警角色身上重叠,成为一个披着狼皮的羊的形象,散发出黑色幽默的张力,昭示着一个荒诞社会中巡警丧失自我身份确认能力的悲哀命运。
    2巡警的矛盾性格
    
      巡警属性的双重性带来了巡警性格的矛盾冲突性。
    首先,老舍写出了巡警身上的劣根性——巡警是有奴仆性的,给有钱有势的人当牛做马。巡警虽然是城市下层平民中的一部分,他们因为职业的问题,又具备其他贫民所不具备的“爪牙性”。他们会欺压老实的车夫、乡下的孩子,他们也镇压爱国学生,他们会协助日本人挨家挨户的搜查。他们挨家挨户替日本人收集铁来造枪炮,他们也会对着自己的同胞抡起皮鞭。正如赵四所说的:“他们软的欺,硬的怕,不管阔人街上拉屎,单管穷人家里烧香”〔3〕。 但是与其他作家不同,老舍在写出巡警奴性的同时,也写了巡警的奴性是因为生存所迫,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做与奴性有关的事情。奴性是很多穷人在生存压力下不得已的选择,而非仅仅是巡警的特性。老舍写出了:在达官贵人眼里,巡警是供自己随时支配的免费奴仆,让他们为自己看家护院,让他们替拉屎的阔人净街。而从巡警自己的感受出发,那身警服虽然表面威风,但是冬冷夏热,那双皮鞋永远不让脚舒服一会儿,为了能维持住这一个月“六块钱”的收入,就必须要昧着自己的良心去做“汤儿事”。对着那些比自己地位更低下的车夫、老人耍威风,以显示自己认真工作来保住饭碗;对真正的地痞无赖大兵,不得不敷衍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对穿着长衫拿着印有官衔名称的人,绝对服从,只要有势力有来头,就可以在街心拉屎让巡警净街。
    更重要的是,他们得不到公平待遇,“有人情就行,今天你拉车,明天你姑父做了什么官儿,你就可以弄个教官当当”。他们得不到温情照顾,他们命如草芥,高级警官预先知道要发生兵变,并不告诉下级警官和巡警们,而是让他们照常去巡逻站岗,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他们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已。即使做爪牙,他们心中也有不为人知的苦衷与悲凉。
    在写出巡警的狡猾、奴性、欺软怕硬等特点的同时,老舍也写出了巡警善良、热情、有正义感、有爱国心的一面。比如,小崔与姓冯的汽车夫被日本人砍头示众,尸身被扔在城外,巡警却主动值班看守尸身,理由是咱们都是中国人。再比如,《四世同堂》中的白巡长是个嘴里厉害而内心憨厚的好人。他爱国,爱自己的同胞,他心眼好,有良心,自己与日本人周旋,尽最大努力保护中国人,他在日本人的鼻子底下救出了钱诗人的大儿子孟石;他教手下的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去抓那些因为饿扁了肚子而去抢东西的人;他替街坊邻居韵梅排队买粮,让她少受皮鞭之苦。他被革职后,想拿刀去砍日本人。不过,因为职业的爪牙性与奴性,他也确实做了许多坏事:陪着汉奸冠晓荷为日本人带路抓钱默吟,替日本人动员中国人献铁造枪等等。在良心的谴责下,他“骂”自己“我是条狗”,受着良心的拷问与折磨〔4〕。
    就这样,巡警进入到了一个矛盾的境地:他们威风,他们懦弱;他们欺负人,他们被欺负;他们出卖良心,他们又凭良心办事。这种矛盾性格的形成源于一个荒诞社会中巡警丧失自我身份确认能力的悲哀命运。巡警为庙堂机构服务,却得不到庙堂机构的庇佑。比如,在大兵们的眼里,巡警可以随便被开枪打死。一个丧失了庙堂机构庇佑的人,可以用叛逆庙堂机构在民间文化中获得另类的自由与身份确认,然而,巡警作为“官差”又被民间文化疏离。于是,巡警在庙堂机构与民间文化中均找不到自己的立场,从而陷入了身份的迷失。这种迷失不是巡警职业的特质造成的,而是荒诞社会的必然产物。一个岌岌可危的庙堂机构凭借巡警来做炮灰维持统治,而成为炮灰的同时,巡警就已经丧失了他的固有身份与合理功能,成为一个庙堂机构崩溃的最早一批的牺牲品。
    3老舍的平民意识
    
      《我这一辈子》里的主人公在当巡警之前是个裱糊匠。15岁做学徒,“当学徒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使遣,得低三下四地伺候人,饥寒劳苦都得高高兴兴地受着,有眼泪往肚子里咽”。学徒的过程,不只让他学会了手艺,更让他学会了受苦与忍耐。他是一个有着聪明、能干头脑,热心、向上的人,可是好手艺聪明头脑并没有让他发了财,只能让他勉强糊口。起初,他虽然贫苦,但是因为有老人留下的房子,有手艺,有人缘,有妻子儿女,过得也算快乐。但是,妻子与师兄私奔了,这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巨大的,而且周围的人,听到这件事并不指责他的师兄而是叫他“王八”。“在咱们这讲孝悌忠信的社会里,人们很喜欢有个王八,好教大家有放手指头的准头”。这种“孝悌忠信”的虚伪道德观压迫人性、杀人于无形。在无情的社会舆论的压迫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只好选择改行。他的能力与他的社会关系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限定了他只能去做那“穷的要命,文明的稀松”的巡警。他过着一个月挣六块钱的生活,扣去三块二的伙食,剩下的钱还要养家糊口。他是巡警的同时,又是个父亲,他不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与良好的教育,他的儿子长大后只能继续当巡警,而且因为当巡警薪水低,得病后舍不得吃药而一病不起;女儿只能嫁给巡警穷汉吃窝窝头。他老了之后,服务20年,连一个铜子的养老金抚恤金都没有。
    这个故事如果根据“阶级论”的模式来写,那就是一个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罪有应得的故事。可是,老舍把巡警作为一个人生悲剧来描绘。老舍笔下的巡警,首先是个人,穷人,其次才是巡警。他以真实的生活为主要依据,去写生动的生活与真实的人,而不是社会学的概念与符号,他写出了巡警生存艰难的一面与人性温良的一面。同时,老舍把巡警当作一个社会的病症体现来描写,巡警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还是一个社会的悲剧。老舍不是个温情主义者,他通过描写巡警真实复杂的品性,辛辣深刻地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社会风气,进行文化意义上的批判〔5〕。
    巡警角色身份的迷失外化于生存的苦衷,这份苦衷,只有贴近巡警的人才能发现。老舍复原了巡警的本性:巡警不是天生的爪牙,他只是社会底层的一个普通人,他因为生活压迫变成了爪牙,巡警这个角色是某些人赖以活命的职业。贫穷的生存环境、无奈的职业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品性,但他们本质上还是普通下层平民。他们一旦脱下巡警的衣服,就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值得注意的是,老舍在解放后的创作中对巡警的塑造依然延续了这种创作倾向。《茶馆》里的巡警是个既善良又油滑的人,他身上综合了巡警各种相互矛盾的特性。比如,他替王掌柜向大兵们说情挡了一场大祸,但是在大兵走后,他又敲诈王掌柜,让王掌柜来份意思。《龙须沟》里的刘巡长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在解放后成了派出所的副所长,身份由巡警变为人民警察。
    在巡警形象的塑造中,老舍表现出了丰厚的平民意识。老舍被国内外文学界公认为是文学巨人和大师,不仅因为老舍的小说对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的本质有一定揭示,也不仅因为老舍小说具有独特的幽默魅力,更因为老舍的小说蕴含着超越时空的复杂丰富的人文思想价值。老舍真实地写出了穷人求生存的艰难困苦、喜怒哀乐,挖掘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他们复杂痛苦的灵魂,透视解剖贫困文化带给人们的心理积习与性格弱点。老舍不只描绘出人们的物质现状,而且心怀悲悯地刻画了贫穷世界里人的精神状态与文化结构。老舍来自这个贫穷世界,他家庭生活理念与他对社会各色人等的态度以及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他的人生追求、判断事物好坏优劣的标准等等,都显示出平民作家的情感意识与审美方向。这种从生活中积淀出来的深厚的平民意识使得老舍这个现代知识分子能够成为地道的平民作家,他竭尽全力恪守平民作家的职责,表达平民意识,而他本人也以能够成为普通的平民作家而自豪〔6〕。但老舍本人并没有固守在平民意识之中,单一地顺从这种意识形态,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这个贫穷世界,接受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精神熏陶,也接受西方现代文明,他具有现代性的人生自觉和人格意识,使他对于传统文化、奴性人生、平民心理、从众庸众者心态等都有着现代意识的反思与批判。然而,他又绝非一个单纯的评判者,他与这个贫穷世界的联系是一种血肉联系,这里有他的童年,他的亲人、邻居和朋友,他生命的根系扎在这里,所以他能比别人更为生动细致且真挚诚恳地描写这个世界〔7〕。
    老舍的平民意识直接影响到了老舍文学创作、文学意识、生命意识。老舍的深刻在于能够去体会、展现穷人的价值与尊严,去认识生命的真正要义;老舍的伟大在于能够从平等的角度去读取穷人的生命。“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也有生命”。老舍说“: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象水中的鱼似的,他不能跳出水外去看清楚那是什么水”。不过,有意思的是,老舍自己却取得了自在出入于这种文化中的能力,他与自己的成长环境始终保持着亲密融合与留有距离审视的关系,这种“自在出入”成就了老舍作品的高层次,这也是老舍的作品总让人咀嚼不尽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老舍.我这一辈子〔M〕//舒济.老舍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525.〔2〕舒乙.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3〕老舍.赵子曰〔M〕//舒济.老舍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3.
    〔4〕老舍.四世同堂〔M〕//舒济.老舍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04.〔5〕夏至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石兴泽.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7〕薛南.人与事相互为用的灵的文学——《断魂枪》美学价值新论〔J〕.大理师专学报,2001(2):77-79.
    [作者简介]于昊燕(1976-),女,山东滨州人,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原载:《大理学院学报第》8卷第5期2009年5月
    
    原载:《大理学院学报第》8卷第5期2009年5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