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刷到了一则外国游客观看《长恨歌》被震撼到连喊“Amazing(了不起)”的短视频。有网友自豪地说“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有人谈到其他地方同样令人震...
那天在北大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的现状及前瞻——温儒敏《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研读会”上,老温一头一尾的发言很动感情;作为老同学,我同样心有戚戚焉。开篇...
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莫砺锋先生精研唐宋诗词四十年,久负盛名;又以专家身份从事文化普及工作,面向社会大众讲解经典诗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深受观众和读者欢迎,网络上...
第四届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暨于坚作品国际研讨会11月6日在昆明闭幕。来自中国、比利时、丹麦、日本、俄罗斯、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诗人、作家、学者参加活动。举办这样的国...
修订版《漫话东坡》的腰封上,有一句综述全书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之语:“风雨人生中从容前行的足迹。”究其出处,应化用自东坡《定风波》一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李庄是个诗人。他的诗,平白的也好深奥的也罢,总自带一种追问: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人如何实现本真自我?这种挥之不去的诗思、体认和诗歌本身自然地延展扩...
近年来,广西作家锦璐在《人民文学》《花城》《青年文学》《小说月报·原创》等刊物上频频发表中短篇小说,颇受关注。细读她的《毛纺厂在西北偏北》《不忘》《我是金银珠》《...
莫言一直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获诺奖之后,更是成为文坛和学界的热点。有关莫言创作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相关问题,似乎都被发掘出来,被从头到脚地研究起来。而...
关于先锋的言说实属不少,可以简单归结为,相信并能通过“形式之梦”或“内容之谜”推进文本创新的人或文学。有时不免觉得,即便1980年代的先锋文学也有不少遗憾,但他们在局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全球一体化,可谓风云变幻、八面来风,社会经历了几次的文化转型和阵痛,人们的心理也处于激荡和渐变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知识分...
摘要: 新时代以来,一个显著的文学现象是方志体长篇小说的潮流化,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致力于对方志体叙事资源的真正承继与现代转换。其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对...
在《追忆逝水年华》中,“小玛德莱娜”点心触发了普鲁斯特的无数回忆。独特的气味和滋味唤来视觉形象,主人公忽觉超尘脱俗,已经消褪或黯然的人生重获新鲜和光艳。在《蔷薇蔷...
杜峤的《惊鹿记》我头尾看了三遍,才感觉略懂。看到第四遍,我明白,这就到顶了,再看也不会全懂。像小说结尾处揭示的那样:“如果一个情境,以你的才思,想破脑袋也没办法写...
古往今来,有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有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还有人以生命为笔,以岁月为墨,书千秋华章。刘宋文学家、史学家范晔就是后者。近日捧读南阳作家李...
一、感觉如潮:“受想行识”的交响 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
如何书写现实,构建一个属于自我的小说世界,本质是作家所持的观念决定。人的观念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生存状态、精神心理、生命价值等,还体现在文本氛围中是否具有人文...
【从新年首期选刊看文学新气象】 文学选刊一般立足于某一文学门类,纵览一段时间内创作全域和整体风貌,以精严的审美标准和文学尺度,遴选刊登代表文学发展潮流、具有较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