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量出现的汉语临时词⑧。例如: A.临时简称:保证学生每天体锻一小时(《文汇报》) B.临时仿制词: 非常酸爽(方便面广告) 北图实行三百六十五天“全年候”开放(《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愿意把“建筑”理解成“境筑”。(《文汇报》) 蛋洗、奶爸、男保、煮夫、夫联、下驴威(媒体) 厨享(格力广告词)、视博汇(凤凰台节目名) 这些临时组合,每天都会产生一大批又消亡一大批。一个单位的使用频率、存活时间与是不是词完全是两码事。它们的来来去去,只是打破了人们对词的敬畏之感,未动摇词的地位,然而却显示了字的构词活力,显示了字在汉语母语者升级阶段的重要性。字确实不可不重视。 (3)真正使词为难的是离合词。离合词作为常态现象使复合词面临难破之题。例如: 结了三次婚|婚也没结 办过几次案|那你再失一次足啊(《手机》) 你们俩给我解一次惑吧(《手机》) 这可让她发了愁,为了难了。(《回忆赵丽蓉》) 离合词也可以称为“可分离词”或“黏连短语”。有的是真性动宾分离,符合动宾的规则。有的则是假性动宾,是其他类型结构在某种条件下或被一时“动宾化”了。例如: 并列组合动宾化:学那么多东西就为了考一次试。(《经济半小时》)|我怎么采他们的访呢?(《苍穹之昴》)|坐咱板车旅旅游。(《风车》)|我就奇了怪了|你激什么动(口语) 偏正组合动宾化:(毛主席)高了兴了(反击战师长董占林语)|你废什么话|又迟了到(口语) 动补组合动宾化:演完出(《风车》) 单纯词动宾化:滑天下之大稽|慷国家之慨|幽了他一默(书面语、口语) 这些假性动宾组合是无法用字解释的。只有将这些真性动宾离合词解释为其内部隐含有可分离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过度类推或有限度动宾化的解释,才能解套那些非动宾词的分离现象。因此“离合词”也许是汉语的另一种“句法形态”,离合词的可分离性恰恰证明现代汉语是词主导语法的特点。离合词既使词发生动摇,它们的奇怪行径却又使词得以站住了脚。这是个无可奈何的悖论。 (4)词界的扩张:惯用语以及扩大了的熟语。例如: 大事小情、有商有量、人模狗样、买东买西、可丁可卯(口语) 三一三十一、三下五除二、不管三七二十一 打/踢假球、滑野冰[并无叫假球的球,也无叫野冰的冰] 搭顺风车、开斗气车[并无叫顺风车的车,也无叫斗气车的车]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婚姻保卫战》)[难以做语义分析的“哪儿跟哪儿”] 从双音节离合词到惯用语,再到扩展后的惯用语,汉语进入一种“泛熟语化”阶段。这种情况使得专指义词的范围不断扩大。词典里的收词早已从两端向外扩大:一端是自由度极大的类词缀,一端就是各种熟语化短语。我们不能再纠缠于传统概念中的“词”与“字/语素”了。汉语教学恰恰需要这样扩大了的“词”,因为这样才能学到活生生的真实汉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