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末形容词的语气词化 唐五代时期,形容词“好”实现了语气词化,表示祈使和感叹。语气词“好”及其变体在很多现代方言中得以保留,用于祈使句,表示叮嘱、争取对方同意等语气。例如: 湖南邵东话中语气词“好”还可用于疑问句,表示征询对方意见,语气委婉客气[12]55。例如: 在“动词性短语+好”句式中,具有评注功能的“好”表达对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行为的赞同,当动词性短语中带有宾语时,“好”的评注辖域便扩展到整个命题,同时距离动词性短语中动词的语义重心更为疏远,于是自身语义逐渐虚化,成为句末语气词。 (三)句末副词的语气词化 1.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无”位于句末,虚化为疑问语气词“吗”,这一语法化过程是在“动词性短语+否定词”格式中实现的。事实上,除了“无”以外,其他的否定词一旦经常用于“动词性短语+否定词”式正反问,也大都会经历相同的语气词化过程。例如: “VP+neg”中的否定词承载了句子的疑问语气,自然虚化为疑问语气词。壮语中的否定词 (不)用于陈述句末尾,逐渐虚化为表达否定意味的陈述语气词。例如: 2.语气副词:还 语气副词“还”常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句子中可以对整个语句命题进行评注,当它位于句末时,自身的情态义与句末语气词槽位共同作用,就可能会发生语法化,变成语气词。例如: 神木话的例子是因果复句发生粘合,在交际双方都了解的前提下,省略了后面表示结果的分句,只保留主观性较强的“还”,使其位于句末语气词的位置;东北话中则是发生了移位,把评注性副词“还”单提出来,放置在句子末尾,突出对前面命题的评注作用。这两种方言中的“还”目前还都是处于语法化过程当中,但已表现出了很强的语气词化倾向。 3.时间副词:才/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