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层次在方言史研究中如何定位 2.1历史层次的表现不一定是历史的再现 众所周知,历史层次是历史音类关系在方言中的具体表现。如所谓“支脂之三分”的层次、“寒韵字锐钝有别的层次”等等。然而这些历史层次在现代方言中的音值表现却不一定代表早期音类音值的实际,这一点学术界很少讨论,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否则从不同的方言出发,我们就会得到不同的古音类音值。而由此得到的音值,更不能应用到古音类音值的直接构拟。 方言的历史层次不同于考古层次,考古层次之间覆盖的关系,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方言的历史层次是不同的层次叠置在同一个共时平面音系。而一个平面音系是受音系规则制约的。也就是说,共时平面音系中音值之间的对立关系,是现代方言音系规则制约的结果。而我们所要构拟的历史音系是受历史音系规则制约的。现代方言的音系规则与历史音系的音系规则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历史层次的音值表现直接运用到历史音系的构拟之上,那就是直接把现代方言的音系规则强加到历史音系之上。也就是说,从音类关系上看,历史层次是存古的,可是从音值上看,它可能是创新的。 万波(2010)指出,赣语建宁方言存在支脂之三分的现象,也就是说存在支脂之三分的层次。建宁方言支脂之三韵白读三分的读音状况如表八所示。 在此基础上,万波将《切韵》止摄四韵构拟如表九所示。 很显然,万波是把建宁方言支、脂两韵白读的对立直接移植到了《切韵》之上。现代建宁方言白读能区别支脂之,而无法区别之与微。而在《切韵》音系中,止摄四个三等韵都是对立的。现代建宁方言白读支脂之三分只能证明,早期建宁方言也曾支脂之三分。而如果要用现代建宁方言支脂之的音值构拟《切韵》支脂之的音值,那是相当危险的。 要构拟《切韵》止摄四个三等韵的音值,还必须从《切韵》本身所体现的音类对比出发。在《切韵》音系中,支脂之微四个三等韵之所以组成后来的止摄,一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它们都有相同的韵腹和韵尾。现代建宁方言支脂之三韵韵腹和韵尾已经变得互不相同,我们不能把这种互不相同的关系移植到《切韵》上,更不能以这种互不相同的对比关系为基础,再讨论其演变。如果要把这种关系移植到《切韵》上,那所得结果便不是《切韵》的音值,这种音值的对比也就代表不了支脂之微四韵之间的音类对比。 郑伟(2011)以吴语虞[*iu]、鱼[*i]的变化为例说明,白读音的音韵创新当引起历史层次理论的关注。音类对比关系是存古的,而音值是创新的,这在汉语方言中的表现是常见的,这一点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历史层次在方言中的表现,绝不能等同于历史的再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