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庆株(2013)在英国讲学时曾注意到,“英国半数汉语学习者竟是汉字文盲”。 另外,一些精通汉语的西方汉学家,即使已经能相当熟练地阅读汉字文本,但在参加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学术会议时,也往往全部用拼音写发言稿,感到读起来更容易。 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的高年级汉语学生,尽管汉字程度已经很高,在准备对话测验、写演出剧本时也常用拼音;尽管现在拼音输入汉字非常方便,可学生觉得读拼音比读汉字快。 以上情况中,这些学习者不同程度上也把汉语拼音作为汉语的另一种文字而终生使用。 总之,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使用书面汉语,只要不是跟中国人作书面交流,往往倾向于继续使用拼音。正如柯彼得(2003)所说,“总之,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时,汉语拼音除了其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外,早已具有了文字的性质和价值。但是,由于大多数的中国人不重视汉语拼音,也不习惯于学习和使用汉语拼音,甚至以为汉语拼音是‘外来产品’,因此到目前为止,外国人使用汉语拼音的场合和范围还相当受限制”。不过,很明显地,随着学习汉语的国际友人日益快速增多,他们相互间的汉语交流扩大,这种场合和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万业馨(2012)在肯定汉语拼音并强调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拼音先行”必要性的同时,否认了汉语拼音替代汉字的可能性。理由一是“中国至今仍然在普遍使用汉字”,二是汉语同音词太多,无法用拼音文字。中国普遍使用汉字当然是现实,但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用拼音汉语的弱势汉语交际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关于汉语同音词多,其实首先是个语言问题,某些同音问题在口语中也需要解决。其次,书面语,包括汉语拼音,其实也有种种我们未曾开发的分化同音词的方法。“中国至今仍在普遍使用汉字”所能得出的直接结论应该是“至今拼音不能普遍取代汉字”,而不是否认在某些使用汉字不便甚至极其不便的场合,拼音能局部地替代汉字。最后,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经把汉语拼音作为转写汉字的标准字母形式,随着中国跟世界交往的频繁,越来越多的汉语成分进入其他语言的文字中,这本身就是汉语拼音形式事实上逐渐文字化的一方面。 可见,汉语的拼音形式在国际上的运用领域已经超出了仅仅作为初学阶段标音工具这一范围。因此,有必要予以进一步重视,并且应该超越仅仅把它看作注音工具的局限,从一种准文字的功能去加以研究。这样扩大研究的视野和角度,也能促进我国文字学的研究。 其实,在标准汉字文本和拼音文本之间,还可以有不同的其他文本形式,如汉字夹用拼音的文本,汉字分词连写的文本等等多种文本,用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和使用者的需要①。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文字编码形式跟学习、阅读效率之间的一般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