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故人往事不如烟--《那些人 那些事--一位资深记者的高层访谈》读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中国青年网 高寅 参加讨论
 

 
    《那些人 那些事--一位资深记者的高层访谈》 立体封
     
    故人往事不如烟
    《那些人 那些事--一位资深记者的高层访谈》读后记
    文/高寅
     
    由资深记者王灵书倾情撰写的《那些人 那些事——一位资深记者的高层访谈》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灵书是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他以敬业的职业精神、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温暖的人文情怀,历经数十年,遍访众多在当代中国留下深深印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亲人、故友、身边工作人员等,用充满热爱与光明的深情笔法,将采访中所整理的那些人、那些事的点点滴滴加以汇聚,毫无雕琢修葺。毛泽东、周恩来、胡耀邦、吴仪、师哲、刘思齐、李素文、郭凤莲、黄帅等人物跃然纸上,形成一幅幅真实沧桑,但又充满温情的画卷,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平民记者视角,也许更能够打动心灵深处。
    毛泽东有一位俄文翻译——师哲,他长期承担中苏两党、两国重大事件的翻译沟通工作。师哲回忆,“毛泽东很聪明,很善于思考问题,也注意吸取别人的意见。他的思想考虑不成熟轻易不出手,感到万无一失时,才摆出来”,“毛泽东也很敏感,对人和事反应比较快,联想也多。对朋友很讲交情,办事很讲原则。他不喜欢有框框,习惯求异思维”。作为当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在师哲眼中也是孤独的。师哲回忆,毛泽东在访问苏联时,想向斯大林诉苦,但是话题总是被别的插话引开,“失去了在斯大林面前吐出郁积甚久的冤枉和怨气的机会”。刘思齐是革命前辈的后代,是毛泽东的大儿媳——毛岸英的妻子。毛岸英从出国直至在朝鲜牺牲,仅仅40天左右。“岸英牺牲的消息,在两年多的时间内,毛泽东一直瞒着刘思齐,父亲怕她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她还是每周一次去看望父亲。每次,毛泽东都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待这个刚二十出头就失去了丈夫的儿媳”。在刘思齐眼中,毛泽东“一直是一位很慈祥、对我们要求很严的父亲”。
           胡耀邦去世后,本书作者深入他的家庭进行了三天采访。从胡耀邦的妻子李昭,到他的几个儿子,再到身边的工作人员,汇总了十分详实的素材。“胡耀邦一生光明磊落,没有私心”,“无原则的吹捧他不接受,违背良心的事他一件不干”。1967年,“贺龙专案组”让他揭发贺龙的问题,并要他承认贺龙是“土匪”,胡耀邦坚决反对,他的耿直惹恼了“造反派”,换来了更频繁的批斗,他即使“坐冷板凳,也绝不说违心话”。粉碎“四人帮”没多久,反对江青是十分时髦的,但胡耀邦没有跟风,“实事求是地讲,我没反对过江青”。“文革”后,曾整了胡耀邦不少黑材料的人依旧与他一起共事,他的儿子很不高兴,胡耀邦却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能人家对你不好,你也对人家不好,冤冤相报何时了?对待同志,胸怀要宽阔,要做到不念旧恶,不记旧账”。在每年春节期间,他专看“台下”的同志,“华国锋、汪东兴、纪登奎等同志看到耀邦同志亲自来看望他们,都十分高兴”。一位在胡耀邦身边工作五年直至他逝世的同志这样回忆,“首长平易近人,人太好了,没有一点儿架子,这么多年,没对我发过一次脾气。这给不了解情况的人说,人家都不相信,但这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