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走出语音中心主义———对汉民族文字性质的哲学思考(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顾明栋 参加讨论

    一、语音中心论与反语音中心论 
    现代语言学之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可谓开创现代语音中心主义的先驱,在其《语言学概论》一书中,他将语言科学建立在话语研究之上,并称:“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泾渭分明的符号系统,第二个系统完全是为了再现第一个系统这一目的而存在的。”[4]过去,笔者一直认为索绪尔的语音中心论或是导致误解汉语文字的根源,但近来重读索绪尔的原著,笔者发现,十分具有嘲讽意味的是,这位开现代语音中心主义先河的语言学家却阐发了一些可以说是反语音中心主义的论点。比如,他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两大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5]并把汉语归为表意文字,这与后来那些反对把汉语视为表意文字的汉学家截然相反。更为有趣的是,他还对汉字的象形表意性持肯定态度。而且,索绪尔认为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得汉语文字对口语的替代使得意义更具确定性,这一论断基本上否定了文字是语言的附庸,并暗示了笔者在下文称之为汉字对口语的霸权。他甚至还指出,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的视觉性把它与语音系统文字区分开来,[6]这预示了汉字与汉语相互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观点。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与语音中心主义背道而驰的论点,在西方学者有关汉字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几乎不被提及。在西方学者中的争论中,大多数汉学家堪称“语音中心主义派”,在语音中心主义有意或无意的影响下,他们否认汉字是含有象形文字特征的表意文字,认为汉语具有与字母语言同样的本质与功能,是一种表音文字。以费诺罗萨和庞德为代表的一派堪称“反语音中心主义派”,他们把汉字的视觉性夸大成颇受汉学家们垢病的“图象本质说”[7],把汉字视为反映自然的一幅幅简约的“思维图形”[8]。 
    就字母语言而言,语音中心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种观点是否适用于以汉字为书写符号的汉语呢?在语音中心论盛行的背景下,一个自然会出现的问题是:汉字是表音文字还是表意文字呢?西风东渐之初,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刚接触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以及其他亚洲人时,发现他们尽管不懂汉语却能读懂用汉字写的书。这使得他们相信汉字使用的是一种视觉交流方式,换言之,它完全不必借助于文字和言语,直接通过视觉把思想传递至大脑。因此,他们相信,不同于欧洲的语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他们甚至认为汉字是通用的书写符号,可在全世界推广和使用,那样一来,人们就能够如同解读数字和代数符号一样阅读用表意性汉字写的书了。一些传教士甚至认为,应该把《圣经》翻译成汉语,这样,全世界的人即使不会说汉语,但只要懂得汉语表意符号就能看懂《圣经》,如此一来,把全世界的异教徒转变成基督教徒的艰巨任务就比较容易完成了。 
    把汉语视为可能的世界通用语,显然是富有创意但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认为汉字是观念—文字合一的观点却流传了下来。西方语音文字的目的在于模拟/记录语音,汉字则意欲通过意符来表述思想;因此,汉语的根基是表达意义的文字而非字母语言中的语音。这种观点源于中国,在西方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它的最早论述可追溯至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下面的话,代表了当时人们对汉字的普遍看法: 
    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和黎凡特各诸侯国所使用的文字表达事物或概念,而非字或词;各国及各省的人虽然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读懂彼此的文本,这是因为文字能被广泛接受,语言则不能;因此,他们拥有了大量的汉字,数量有词根那么多。[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