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追寻教育理想的卓越使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2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段伟 参加讨论
追寻教育理想的卓越使者 ——读《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黑格尔说“熟知并非真知”,这话一点不假。读过《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后,蓦然发现,李希贵、李镇西、崔其升、刘彭芝、唐盛昌……在大江南北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他们有思想、有方法、有行动;他们的言说“深而不流于玄,透而不陷于琐”。真正触摸他们的脉搏,走近他们的内心,笔者觉得此前对他们的了解太浮皮潦草,过于表面。
    人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想反之亦然。西方有位哲人说过:好学校是什么?好学校就是孩子们探求知识的学园,快乐成长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播种理想的田园,生命绽放的花园。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好校长让教育回归人
    如果学校是一条船,校长就是舵手,除了明确航行的方向,还要把搭乘这条船的人组织起来,形成集体意志,九牛上坡个个使力,享受教书育人的幸福和快乐。好校长的教学管理既要“蹲地头”,但又不能只拘泥于“一亩三分地”。
    这些年我们的基础教育见分不见人,见利不见爱,实际上是对教育公理的亵渎。教育是慢工细活,有其内在规律,来不得半点虚假。崔其升校长不否认也不回避升学率,但真正的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真正的课堂理应是“时间有限,精彩无限”。姜怀顺校长对教育则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做教育应该“爱满天下”“在担当中生活,在做事中成长”,才能激发学生生命内在的情感需求,让孩子在对平凡小事的担当中埋下“责任的种子”。蓝继红校长说:“教育就是沿着生命慢慢地走,让教育像生命一样自然生长、浑然天成。”
    “思路决定出路”,其实思路就是校长的办学思想。与习惯于“传达式”工作的普通校长不同,名校长之所以为名,既不能自封,也不是上级恩赐,而是靠自己把握教育发展趋势,继承教育优秀传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科学、先进、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思路,从而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为一把手的校长,不论其资力、经历如何,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因此要发挥其他领导的能力,用整体优势来弥补个体的不足。集众人智慧于一身,熔各家之见于一炉。李希贵校长力争竭力唤醒、激发、放大教师人性内在的力量,他认为作为一校之长,熟悉教育教学,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是其守土之责。但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肩负伯乐的使命,激发“千里马”驰骋职业疆场的激情。杨瑞清校长说,应该让教师真正爱校如家,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让学校充满活力。及时捕捉教师中的一些疑难杂症,鼓励老师们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敢“吹”哨,主动引领和指导,为教师工作加油鼓劲,形成“听我喊、向我看、跟我上”的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敢“吹”哨,对存在的有违师德建设和教学不规范行为及时亮黄牌,闪“红灯”,批评一针见血,常提醒,促警醒。李烈校长认为:做教师关键在于“做好自己”,而做校长重点在于“成就别人”。因此,作为校长理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添砖加瓦。关心爱护“朦胧期”的年轻教师,从“输血到造血”引领他们,成就他们“入格、合格、出格”,实现“从技到道”的质变;对于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则应唤醒与点燃他们心中潜藏的“活火山”,建立“骨干教师蓄水池”,理解、宽容、矫正处于瓶颈期的中老年教师,帮助他们突围。通过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公心”,真正让教师“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好校长让人回归生活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可见,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心灵的教育、精神人格的塑造。
    校园环境承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意蕴,是不可言说的学校教育之美。学校过读书节,组织手工作品展览,举办每周人文讲座,开展文体活动、才艺比赛等是校园文化,但它仅仅是校园文化的一个断面,糕点好吃,不能替代家常便饭。文化育人如呼吸,不动声色,却伴随一生。有品质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静水流深,美观而深具自然气质,能够激发身处其中之人的情感。
    当下,校园环境建设往往流于雷同化、格式化、碎片化。商业化、功利化的时代背景,使得一些校园景观简单地“拿来”,肤浅地复制。这些作品的审美结构往往零散而趋于同质化,鲜能忠诚自己的价值观,少有别致、独特的韵味,容易导致人的审美疲劳。在刘彭芝校长看来,标准的操场、气派的体育馆、图书馆等看上去大同小异,形式雷同,却少了自我。正所谓“有了气派,少了气氛;有了物象,少了物趣;有了空间,少了空灵。”
    每一所校园从物质到精神都有自身的“肌理”,都在寻求多样与单纯、开放与紧密、复杂与简单的平衡。人大附中之所以办学成果令人瞩目,不仅由于其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其独特的文化气象。而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校长需要一点孤独的理想主义情怀,才能培育出既“养眼”又“养心”,有着自己的密码,回归生活的校园文化。
    好校长让生活回归幸福
    罗佐夫说过:“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可心头很舒畅。”
    时下的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严重超标,面对考试这个教学工作的第一杠杆,教师们像是转个不停的陀螺,日复一日地处于“打鸡血般”的工作模式。“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基本反映出近些年基础教育的态势。享受生活,向往幸福是每个生命的本能要求,然“生活自顾不暇,遑论梦想和追求。”李泽武校长以“办学是种生长的力量”为宗旨,践行幸福教育,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教师“痴迷”教学。宁致义校长采取半天授课制,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李烈校长给予教师关爱支持,关心每位教师生活、健康,嘘寒问暖,甚至和教师一起交流恋爱秘籍、治家之道、育儿心得。李希贵校长放下身段,从虚假的角色中走出来,成就自己,成就教师。李镇西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充满爱心,尊重个性,培养徒弟,亲自示范,为教师排忧解难。张建平校长舍得爱的“投资”,设立“秘密”账单,构建“情感磁场”,纵情山水间和老师们过一种饶有兴致的专业生活……以人为本,仁者爱人,仁者养人,满足教师合理要求,满足教师情感需求。营造“严格而不冷酷,紧张而不压抑”的工作氛围,靠机制激励,用典型引路,以情感温暖调动积极性,激发上进心,让师生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中塑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由于情感的相互性、对称性,校长的情感投入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积极回报,使管理在舒心、称心中向前发展。
    在刘彭芝校长看来做校长不仅是让教师和孩子们幸福快乐,卓越校长应志存高远,变“独善其身”为“兼济天下”,给教育松绑。如果不能给教育真正松绑,钱学森之问,会永远问下去,并且成为天问。
    内蒙古有句谚语说得好:“山与山隔得很远,是云彩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人与人隔得很远,是友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为了从未谋面的校长们,本人不揣浅陋,以此文作为对人性美、人情美的揄扬和礼赞。正如本书书序的题目所说:“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教育的路程”。
    (作者: 段伟,系湖北英山实验中学大别山区种子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6年12月19日第10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