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审美经验对构建生态意识的作用——以现象学为基点(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 孙丽君 参加讨论

    二、审美经验对构建生态真理观的作用
    每种哲学视野,都有自身特有的真理观,生态意识也必须构建符合生态原则这一基本目标的真理观。这一真理观不仅能扬弃认识论真理观,而且能促使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将自身视为自然生态环链的一环。可以说,现象学视域不仅有助于形成这样一种真理观,在这一视域中,审美经验作为真理观的基础,对构建生态真理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象学看来,古希腊时期、认识论时期和现象学时期的真理观,其本质区分来自于对个人视域与公共视域的态度与反思。个人视域即个人看问题的角度,由于人们的生活世界不同,导致了人们都有独特的个人视域。而由于人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群体或文化中,形成了一个群体或文化的公共视域。而个人视域与公共视域之间的矛盾与融合,构成了真理观的不同向度:古希腊时期处于文化初创时期,公共视域正在构建,古希腊的真理观就奠基于对公共视域的追求过程。对古希腊人来讲,真理首先来自于个人视域,这是一种自然的态度,因为外部世界首先来自于人们的个人视域。在个人视域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大家认可的公共视域?最终,古希腊哲学家意识到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基于自身的私人视域,但私人视域并不能构成大家公认的真理,真理意味着必须有一个公共视域,追求真理,也就意味着构建公共视域。那如何构建这一公共视域呢?古希腊人认为:人类的精神,具有向一个公共视域敞开的能力,正是在人类精神的敞开过程中,人们构建了不同范围的公共视域。
    古希腊人所发现的人类的精神,形成了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人类的精神,不仅使人类超越于别的物种,也使人类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发展自我的精神能力。康德哲学正是全面地论证了人类的精神,形成真理观的“哥白尼式革命”,全面确立了认识论思维方式。随着以认识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传播,人类的精神作为主体能力,构成了人类社会广泛的公共视域。在这一公共视域中,认识论的真理观演变为主客符合论,即主体的构想与客体符合时,便构成真理。但是,主体与客体的符合,本质上来自于主体对自我力量的设定,符合论真理观的本质正在于主体的精神,主体的精神具有一种认识或探索的力量。对主体精神的盲目自信,是形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这种对主体精神的设定,不仅消泯了人类的个人视域,认为所有人类都具有某种“先天图式”,并将这一“先天图式”上升到人类的本质属性,认为全世界的人类都处于这一公共视域之中。因此,认识论真理观的后果,正在于是以科学的名义,将西方某一段时期的真理观向全世界推广,将生态危机推向全人类。
    现象学的真理观来自于对认识论真理观基础的反思。现象学看到了认识论对主体能力的不证自明,发现了形成主体能力的生活世界。现象学将认识论线性的思维方式还原为一种循环性思维方式。生活世界构建了个人视域,个人视域构成了探索外在世界的力量;在个人视域的对话中,形成了一个个公共视域,在这些公共视域中,逐渐形成了某个文化共同体和某个约定俗成的大的公共视域,这些大的公共视域,重新构成了个人生活世界的外在环境并进而构成人们的生活世界,又继续影响着个人视域。可以看出,现象学的真理观,本质上来自于人们基于个人视域所形成的开放态度。通过开放的态度,人类不停地修正自我,形成新的公共视域,促进文化的开放和新文化的形成。但是,人类怎样才能形成这种开放的态度呢?在这里,不同的现象学家所提供的答案不尽相同,哈贝马斯认为是反思的意识,海德格尔认为是此在的诗性存在,伽达默尔则认为是“效果历史意识”……但现象学运动的共性在于:他们都倾向于在个人视域形成的过程中去寻找形成开放态度的关键。由于个人视域在个人生活世界的基础上形成,而任何个人的生活世界都是有限的,这就形成了个人视域的有限性,而一旦人类在自我意识领域中形成对自我有限性的反思,人类就产生了向一个更大的公共视域进行开放的可能性。这个过程就是真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