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脆弱的平衡(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 郭宏安 参加讨论

    处在源头的是诗的古典理论,这种理论强有力地宣布了“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其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前者的“模仿说”和后者的“寓教于乐说”,人们耳熟能详。自文艺复兴开始,人们要求文学是“美”的,但是“它的美要由真实和善来决定”,这真实和善来自文学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由于宗教经验的世俗化和艺术活动的神圣化,作品被视为与上帝所创造的宏观世界相对立的微观世界,从事艺术的人被视为与上帝并立的创造者,“诗人创造了一个与物质世界平行的世界,一个独立的、但同样是协调的世界”( 《文学在危难中》,第40 页) ,人们不再要求两个世界之间的“相似性”。诗人的目的不再是模仿现实,也不再是教育和娱乐大众,唯以创造美为务,美学的静观、趣味的评判、美的感觉等等上升为独立自足的整体。启蒙时代的全部美学在于维持一种现实和艺术之间的不稳定的平衡,一方面是不与现实联系的自足的美,另一方面是深入对现实的认识,甚至影响现实。人类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束缚,但它们之间仍保持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不稳定”罢了。18 世纪的思想家并没有切断文学与世界的联系,艺术,也就是美,与真与善有着天然的关系。他们把静观的、自足的宗教语言用于描述艺术,将其看作理解世界的和谐与智慧的达成之独特的道路。“抽象以感觉世界之贫困抓住了具体;诗呈现出它的丰富,尽管它所得出的结论缺乏明晰: 它失之于敏锐,却得之于强烈。”( 《文学在危难中》,第50 页) 1804 年初,本雅明·贡斯当说: “为艺术而艺术,没有目的; 任何目的都歪曲艺术。然而,艺术达到它所没有的目的。”托多罗夫指出,这是法语第一次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表达。然而,贡斯当又说: “文学与所有的事情有关。它不能脱离政治,脱离宗教,脱离道德。它是人们关于一切事物的意见之表达。像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一样,它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把它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加以描绘,就等于不描绘。”一方面是艺术,一方面是现实,艺术要创造高于现实的美,同时现实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约着艺术的创造,总之,“纯粹”的文学不存在。忠实地描写现实并不是文学艺术的目的,但是现实世界是文学艺术的根据,也就是说,文学艺术不能凭空创造。
    从19 世纪开始,“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在欧洲迅速扩展,艺术的美与现实的丑之冲突对立成为文学创作的一条主线。波德莱尔、福楼拜、王尔德及巴尔扎克等人的言论透示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隐藏着言外之意,文学与现实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波德莱尔说: “诗不以真实为目的,只以自身为目的。”但他同时又说艺术家是现实世界的“翻译者、阐释者”,要求他们追求“现代性”,发掘“领带和皮靴”的诗意。福楼拜坚决地维护文学的自足性,但是他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认识现实世界的激情。王尔德的名言“生活模仿艺术远胜于艺术模仿生活”可谓振聋发聩,一语道破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隐秘的关系———模仿意味着联系。巴尔扎克痛感于生活缺乏形式,而求助于创造: “文学的功能在于从现实存在的原材料出发创造一个新世界,它比一般人眼睛所看见的世界更美妙、更长久、更真实。”这说明,无论文学多么固执地追求自足和独立,但它始终脱离不了现实世界的联系与制约。可以说,19 世纪的文学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使它焕发出迄今难以超越的辉煌。
    文学与世界之间的真正断裂发生在20 世纪初先锋派运动爆发之时,与此同时,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也出现了一条鸿沟: 所谓大众文学是指为广大读者所创作的文学,与读者的日常生活直接相联; 所谓精英文学则专门表现创作者的技巧,读者是一些批评家、教授、作家。一方面是商业价值,一方面是艺术价值,仿佛两者泾渭分明,读者读的作品必然地说明艺术上的欠缺,只能得到批评界的冷遇,“文学善于在共有的世界和小说结构的完善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 《文学在危难中》,第64 页) 。在专制政体的国家里,人们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人民的艺术、宣传的文学等等,都是这种观念的产物。而在人们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就出现了反抗这种对文学的禁锢思潮,宣称文学艺术的独立,否认文学和世界的联系。俄国的形式主义,德国的风格学和形态学研究,法国的马拉美及其同道,英美的新批评是这种倾向的代表,“仿佛拒绝使文学臣服于意识形态必然导致文学与思想的最后断裂,仿佛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就是要求取消作品与世界之间的联系”( 《文学在危难中》,第66 页) ,托多罗夫反对这种说法。前者的乌托邦主义,后者的形式主义,都把对方视为敌人,而自己则是唯一的正确选择。这种形式主义已经露出了虚无主义的苗头,欧洲历史的灾难给它提供了生长的温床。可以说,法国文学和文学批评今天受到三件越来越紧的紧身褡的束缚,只不过是上个世纪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深化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