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中国妖怪行不行?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刘晓峰 参加讨论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这样的事实,在日本列岛80%以上进入都市化的今天,源于非工业社会的妖怪文化居然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产生于古老时代的狐妖鬼影,会作为日本文化软实力中最具有进攻和扩张力量的一部分,在欧洲、北美、非洲以至中国纷纷登陆。今天在英语圈,和传统的monster不同,yokai(ようかい)和bakemono(ばけもの)作为特定名词正在渐渐定型化。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词的原型是“妖怪”“怪物”,它们本源自古老的中国。一如日本人饮茶学自中国,但英语世界里“茶道”却永远打着Made In Japan的烙印。
    早在120多年前,日本的井上圆了博士就站在破除迷信的立场开始对妖怪的研究。它是今天公认的日本妖怪学奠基人。1926年井上的《妖怪学讲义》总论部分在中国出版,翻译者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可惜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后继乏人。上世纪80年代,日本学术界开始正面接受妖怪文化,从正面对妖怪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宫田登的《妖怪民俗学》、小松和彦的《凭灵信仰伦》是那一时代的代表性著作。当时的学者们更多地关注点是“异界”“异类”“异形”,以及其背后展示出的人和自然的接点。他们的研究很快就被社会上一拨又一拨“妖怪文化热”所裹挟。借助漫画、动画的表现形式,50年代末开始,水木茂《鬼鬼鬼太郎》一路大受欢迎,从那时起日本社会已经逐渐出现“群妖乱舞”的现象。进入多媒体特别是网络时代,图像和声音的处理与传播技术都进步到新水平,整个世界文化发展都对人类想象力、空想能力提出新要求。作为文化资源的妖怪文化一跃而为世人所瞩目。
    在日本民俗学家眼里,妖怪文化是真正民众文化的一部分。2013年11月24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怪异、妖怪文化的传统与创造——源自“内”与“外”视角的考察》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今天日本妖怪研究的领军人物、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彦教授重点强调这一点。小松和彦指出,没有哪一个外形奇特的妖怪,是由帝王或朝廷下命令才创造出来的。相反是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创造了妖怪文化。而妖怪文化正是观察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视角。
    先后出版于2009年和2010年的《妖怪文化研究的最前线》《妖怪文化的传统和创造》,是日本学术界对于此前二十余年妖怪研究的总结性成果。而2013年11月最新召开的京都会议,标志着日本学者的研究前线依旧在向前延伸。2013年,日本最大的妖怪文化数据库早已经完成并提供免费公开检索,更多学者正把研究方向从依托传统转向创造未来,一批留学日本接受妖怪研究专门培养的专业学者已经完成学业分布到美国、英国、法国,分布到世界许多国家。然而在一个曾经诞生过《山海经》、孙悟空和《聊斋志异》的国度,很少有人意识到一种危机的到来——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天,“妖怪”的英文读法会定型为“yakai”而不是“yaoguai”。在继承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妖怪文化领域,我们是否又会输掉一场甲午战争?(刘晓峰 作者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