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叙事”应该是现实主义的一个极端化体现,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全部。如果不在这个层面上理解“底层叙事”,“底层叙事”它的伸张度就非常有限。也正因为比较极端,它可能直...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文学批评的议论从来没有如此激烈,无论是普通读者、专业研究者还是批评家本身,不满甚至怨恨的声音强大而持久。这种不满或怨恨表面上似乎是由市场经济、商业化...
当前,“批评的缺席”、“批评的失语”之类的诘难充斥着文学批评界。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所面临的种种前所未有的窘境,引发了人们对文学批评的又一次反思:文学批评到底意味...
在世纪之交的十来年中,古文论界最热门的话体,是关于“失语”论以及“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讨论。遗憾的是,至今并未产生具有重大学理推进的原创成果。原因何在呢?也许是因...
因近年来持续不断的高质量写作赢得赞誉的著名藏族作家阿来,在2009年受到了更多关注,一方面因为他新当选了新一届四川省作协主席、出席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另一方面更是...
●如果那些承担批评职责的人,普遍缺乏怀疑的勇气,普遍选择一种苟且、妥协的生活姿态,那么,人们就很难看到有活力、有个性、有思想的批评家,批评就会沦为夸饰的广告词、沉...
中国大陆的学术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怪圈,同时也进入一个批评的怪圈。近年来,由此引发的议论和批评之声不绝如缕。身为学界中人,总想听到那些富有穿透力的批评,一针见血,切...
知识的可靠不可以新旧来论定 曹文轩在《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上发表《李云雷这个人》一文中认为,这个不断求新的时代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只将刚刚出炉的知识视为知识,蜂拥...
当下没有哪一种文体能像散文一样,掀起全民参与的“散文大生产运动”。当下也没有哪一种文体能像散文一样,成了公众聚会的“快乐大本营”。报纸副刊、休闲杂志、网络媒体开拓...
日前,以贺绍俊、雷达、白烨、陈晓明等评论家为代表的北京评论界集体发声,对2008年中国文坛作出了回望与总结。相对于北京方面认为名家没有推出重要作品,文坛因而显得平淡的说...
今年2月19日的《文学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彭学明先生的文章《当今文坛病相报告》,并在篇末注明:“《当代文坛》今年第一期将发。”2月21日,《羊城晚报》又以《坐诊文坛文人五种...
从概念的提出到书写的实践 1985年,由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三人联署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表,首先定义此概念称:“所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就是由上世纪末本世...
内容提要 “理论联系实际”长期以来不但遭致习惯性的简单理解,而且也被学界许多人视为中国文学理论建设获得有效性的出路。但这种看似习以为常的观念却隐藏着三点缺陷:首先,...
首先声明,我并不想做一个危言耸听的酷评家,更不想玩什么文字噱头。我想警惕的是,文学的确进入了食利时代。文学已经失去了这个时代应有的精神,或者说文学已经远离了人们对...
文学作为圈子正在缩小,文学作为事件正在扩大。韩寒与先锋诗人的骂战平息不久,新一轮的意气之争再次搅动了整个网络,这次,体制内的作协作为被攻击对象;论战双方乐此不疲,...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界近年来盛行消解理论的不良风气,这其实是对理论的误解。理论的核心是观念的问题,观念的性质不仅是认识的,而且也是实践的。理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
●填平雅俗之间的鸿沟、娴熟处理艺术与生活正在成为我们最大的智慧。那么,那个曾经的文学、文学情结,或者我们想像中的文学,又该如何自处?我们存在的仅仅是心理适应的问题...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文学”如何“教育”》(《文汇报》2002年2月23日),提及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先生的名言:“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对于许多从小做着作家梦,经由无...
3月8日《上海书评》访谈栏目刊出了《宇文所安谈文学史的写法》一文,旨在“提醒我们,文学史是不稳定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如是,文学史的写法从“经典力学”的表...
现如今,有关文艺批评的文章和书籍似乎呈增长之态,但社会影响却呈下降之势。承认批评的日趋式微和边缘化,对于选择以文艺批评为业的我们虽有几分痛苦,却也无法不认可这个不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