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知识的可靠不可以新旧来论定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文艺报 参加讨论

    知识的可靠不可以新旧来论定
    曹文轩在《南方文坛》2009年第1期上发表《李云雷这个人》一文中认为,这个不断求新的时代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即只将刚刚出炉的知识视为知识,蜂拥而上,又拥又抱,而将过去的知识——过去十年二十年的知识,不再当成是知识。至于更加久远的知识,就更不当回事了,几乎视作粪土。知识的历史被活生生地割断了,知识成了没有家族、没有种姓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知识。殊不知,当下那些被热烈追捧的知识,并不是无性繁殖的结果,它们是有谱系的,是有血统的,是有传承的。这里并不存在什么左派、右派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看待旧有知识的问题。知识史大概不能简单地用进化论的眼光来看待,并不是凡新知识就是知识,而旧知识就不再是知识——新知识总比旧知识先进,旧知识是注定了要遭淘汰的。一个国家的文学和艺术,哪怕是在极端强调什么现实主义时,是不是还应试图保留住一份体面呢?如果连这一点体面都不要了,不遗余力地展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我们的同胞们的愚蠢、丑陋与下流、猥琐与卑鄙,是否值得我们去反省一下、警觉一下呢?
    跟风式散文评论损害着散文的精神
    
  张宗刚在《作品与争鸣》2009年第2期上发表《散文之末路》一文中认为,散文理论和批评领域仍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迄今出现的一些研究性、评论性文本,多因缺乏高屋建瓴的文化视点的统摄而流于陈旧、空泛、皮相,卑之无甚高论;个别文本甚至沉湎于针头线脑的小儿科表述,格调局促,气脉散乱,益发使散文研究和批评显得轻薄委琐。现实中一些不负责任的跟风式散文评论,更是损害着散文的精神。散文批评出现了“软化、甜化和表演化”的倾向,其表现特征即是“把批评对象视作追悼会上的死者,一律且颂且捧,把作品小优说成大优,大优夸为特优”。如此情形下,又焉能指望散文评论能够对散文创作形成良性推动?比如,受红包评论、人情评论的影响,本就积弱积贫的散文评论界,多喜欢把目光聚焦于某类有权有势身居要职的作者群体如所谓的“官员散文”,对他们普遍存在着追捧过度、阐释过度、关注过度的问题。不少“官员散文家”虽文名远播,但稍加考察,即会发现名实难副。如是,散文批评的先天不足,再兼后天的堕落,导致散文批评长期积弱积贫,被文学遗忘,遭公众轻视。
    原载:《文艺报》2009-03-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