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尚永亮 丽质“昭君”背后的哀与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广州日报 尚永亮 参加讨论

    
    提起王昭君,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有三点,一是她的天生丽质——曾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列,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二是她的后宫遭遇——这位来自湖北兴山的平民女子进入汉宫后,其美丽竟被长期埋没,不为汉元帝所知;三是她的出塞经历和结局——通过“自请”或“赐婚”,远赴塞外,走上汉匈和亲之路并葬身异域。毫无疑问,这三个方面是王昭君最能打动人的所在,然而,如果对王昭君仅仅流于这样一种认识,便又有些表面化了。因为王昭君除了她的美、不遇的遭际,还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体、关乎民族关系的文化价值,一种从历史进入文学、绘画、音乐的艺术价值,一种被后人反复传诵、吟咏而常变常新的传播接受学价值。大概正是有见于此,蒋方教授以《昭君与昭君文化》为题,对昭君故事的历史形貌及其文化内蕴予以更深入的探寻、解析和评判,由此展示出若干新的特点。
    翻阅本书即可发现,其体例编排和构思不拘常套。作者以“史实篇”、“传说篇”、“影响篇”三大板块结构全书,既立足基本史料,探查昭君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尽可能展示出其历史原貌;又将视线移向民间和相关文献,从传说入手,了解昭君故事的底层特色和演变情形;同时,还借助传播接受学的理论,系统考察历代文人围绕昭君故事而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从接受角度、阐释类型和内在意蕴几个层面展开讨论,以揭示其文化内涵。
    真实是史学的生命,历史人物和事件一旦失实,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本条件。作者深明此理,故一方面花费大气力排比、整理相关史料,将西汉历代君王的和亲历史以及匈奴与汉在不同时期的关系作出翔实交代,由此形成历史的现场感,为正面论述昭君营造了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为不影响书稿的可读性,又对一些专门性的难题,如“嫱”是否官名、昭君入宫是否通过“选秀”、昭君的乡贯在哪里、昭君有几个儿子等问题,专设考辨性的附录于后,以坐实相关判断。
    而在论及昭君其人其事的正文中,则重点拈举昭君的生养之地、进京路线、“请嫁”真相、出塞和亲之时间与路线、在匈奴之地位及其后人后事等重要关目,展开集中的考察。其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在前人基础上更趋深入,而最具新意也最引人瞩目的,乃是关于昭君进京路线与“自请”和亲的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