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境内有包括式、排除式对立的75种少数民族语言和42种汉语方言,得到了三条蕴含共性:如果双数存在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对立,那么复数也具有该对立;如果包...
【摘要】汉字异体字整理,简化汉字里100多个实际是同音归并的异体字,都影响地名用字。本文讨论现行县级地名,偶尔涉及古旧地名及非县级地名。1964年,青海省改换了一部分县级以...
【摘要】空间研究是话语批评通过话语语境化进行语言和社会研究的重要路径。在回顾西方空间批评理论基础上,结合Lyotard和Venturi等人关于后现代建筑的观点,对中国后现代建筑话语...
【摘要】网络流行语“然并卵”在对话中有否定他人观点的或否定说话人自身言论的用法,其形成于起初的网络流行短语“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在语篇环境中该短语内部发生了语义...
【摘要】本文讨论四个问题:一、汉语主观性的类型:显示特定的视角、表示特别的认知、流露特殊的情感;二、汉语主观化的词语途径:特别注重关键词语的选择、特别注意近义词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字,其他六国文字遂废而不行,所以秦汉时期主要的通行文字是秦篆和隶书。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了一批以孔壁竹书为代表的古文经书,它们都以六国文字写...
从来古汉语研究音韵、文字、训诂都是以“六书”方块字为单位的,从马氏开始改为以“汉字词”为单位,这是学术史的巨大进步。《文通》重修辞,既是正视古汉语语义语法结构本身...
图为“第七届中国语言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马云飞)2018年4月13-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外语研...
【摘要】在生成词库论的指导下,本文通过检索相关语料考察量词“场”跟相关成分的组合情况,指出“场”具有事件量化的功能,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必须具有时间性和事件性的语义...
【摘要】助动词的语法性质和跟其后动词的语法关系一直是汉语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汉语教学中的混乱现象。本文首先根据54种其他民族语言的考察结果,从类型学的角...
【摘要】隐喻作为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认知模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同的语言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相似性和自身特点。文章以维吾尔语中表示“愤怒”情感隐喻的谚语为语料,从...
摘要:"概念隐喻"是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 1980b)所著《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的核心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源于反思传统隐喻理论;质疑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
摘要:阿瑟·韦利是英国杰出的汉学家之一,其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被大量收录在英美重要书籍和图书馆里。本文以翻译阐释学对翻译过程的解读为脉络,以韦利翻译的中国诗歌为主线,考...
摘要:碑刻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和浓缩,是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标记。汉碑隶书的劲健苍浑,北魏石刻的浑厚峻伟,唐碑铭文的雄健华丽,带给人们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深沉的文化哲思。古代...
摘要:敬语是日本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是否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启示,并如何接受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在敬语意识上的影响,通过儒学在日本历史中的演绎过程以及日本敬语现...
【摘要】本文以香港粤语声调为例,探讨声调变异中发音与感知的关联,尝试揭示发音与感知机制如何作用于语言演变。通过严格设计实验,本文从个人层面比较了香港粤语发音人在发...
【摘要】当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共存,形成四阶连续体。普通话与方言分布在连续体两端,地方普通话与趋普方言居中,为连续体两端的过渡样态。实证分析过渡样态的语音变异表明,...
【摘要】时体研究可采用“剥离法”确定“时体”的本质功能,并可设置基础语境认识“时体”。对应不同的形式层次,有不同宽度的时体,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
【摘要】本文以《论语》的Arthur Waley译本和刘殿爵译本为研究对象,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分析译文语篇评价系统之介入资源作为一种语言和超语言资源是如何帮助译者再现《论语》语篇...
【摘要】为了探求汉语隐喻大脑加工的规律,本研究采用fMRI手段,对“NP+Vbe+NP”和“NP+V+NP”句型的汉语本义句和隐喻句的加工进行对比考察。研究发现:隐喻句加工难于本义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