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人名与字语义相反的互文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互文辞格进行统计梳理,并将之置于互文性理论关照下,追溯源文本,对互文辞格的修辞动因进行分...
摘要:利用库恩科学范式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不可通约”,本文探讨了翻译研究语言学范式与文化范式之间的关系与本质区别。不同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研究本体的认识不同,以此为切入...
摘要: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迄今,中国的绘本一直是以翻译作品为主流。不同于传统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文学形式,绘本是以文字和图画两种语言媒介共同讲述故事。译者在翻译绘本时,是否处...
摘要:通过归纳并提取慧琳《一切经音义》中所释的文字信息,结合慧琳一书以外的相关文献,考辨了九组文字关系。一方面辨析、疏通了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一些疑难俗字,同时...
摘要:翻译意识是对翻译的整体认识,是应对各种翻译任务,指导翻译行为的理念。核心翻译意识是专业翻译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翻译意识,是区别译者与非译者的重要标准。因此,在...
摘要:关于《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名称读音的争议观点有三类:坚持其设计之初字母自身读音的、改为英文字母读音的和对原有读音进行微调的。文章从三类观点提出者的身份角度批评...
俗字是与正字相对而言、写法通俗的异体字。俗字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颇为沉寂。蒋礼鸿在《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中曾指出:“至于隶书以下的文字的研究,前人就不曾很...
摘要: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
摘要: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
摘要:在语言现象的经验中,我们常常将这种现象的存在统一视为其自身固有品质的表现而具有客观性的存在地位;弗雷格的语言分析注意到了语言现象经验中的相关常识论,提出了一种去...
【摘要】本文从转折关系出发分析网络语言中一种新的修辞手段——关系反语。转折关系可分为情理转折和评价转折,前者是说话人对两个事件之间的情理联系有主观认识上的预期,转...
【摘要】汉语语篇学应有自己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的骨架就是陈望道《作文法讲义》所提出的:结构、体制、关质。汉语语篇学的结构,首先是韵律,其次是结构单位。与韵律相呼应...
2017年,上古汉语语音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体现出“三结合”的特点:1.出土文献材料与传世文献材料相结合。2.上古汉语语音现象与上古音系理论相结合;3.上古音研究与亲属语言以及...
五 词汇化研究 2017年度汉语词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稳步增长,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共计50余篇,特点是仍以个案研究为主,其中对某个具体词语的词汇化研究...
三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专门冠以“近代汉语”的语法研究的论著不多见,但研究内容涉及近代汉语的成果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些代表性论著,同时有的会放在语法化、词汇化等其他部...
【摘要】语言磨蚀是语言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语言水平、技能哀退的一种现象,其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诱发因素的归一性、发生机制的生理性、受蚀个体的独立性、受蚀对象...
【摘要】本文基于三名普通话儿童O1;07—04;06岁自然产出的语料考察儿童情态量级的早期习得。穷尽性统计数据表明早期儿童对情态量级已经习得,除个别情态词习得受到句法共现条...
“样子”是现代汉语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名词,但是在两岸华语中具有明显的使用差异,值得深入挖掘。本文从微观角度透视两岸华语差异,着重探讨两岸华语后置性标记“样子”的不同...
【摘要】东部中原官话65个方言点的声调类型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入声基本上都不保留,仅两处例外。(2)从调类数来看,58点(89%)是四声系统,7点(11%)是三声或五...
【摘要】“诞”的本义为“说大话”。随着其意义的逐渐虚化,“诞”成为语助词,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庄重的感情色彩。因常放在“生育类动词”前面,受“生育类动词”感染。“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