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古人名、字中的互文修辞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当代修辞学》 潘薇薇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以中国古人名与字语义相反的互文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互文辞格进行统计梳理,并将之置于互文性理论关照下,追溯源文本,对互文辞格的修辞动因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种“互文性”的辨识,构建一个适合本文研究案例的理论框架,并将之放置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下,追寻这种独特的互文辞格背后深刻的潜文本意义。
    【作者】潘薇薇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期刊】《当代修辞学》 2017年第1期
    【关 键 词】名字 语义相反 互文辞格 互文性 儒道 意识形态
     
    一、研究源起
    本文拟以中国古人的名、字之间的互文为研究对象,从名与字间的互文辞格这一形式人手,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组互文辞格,并将之置于互文性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探寻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
    在古人名、字之间的诸多对应关系中,名与字的语义相反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在后面的论述中,本文将从互文辞格人手,归纳最常见的几组名、字相反义项;并借助互文性理论框架,探寻为什么是这些义项被广泛采用。
    样本采集方面,本文以臧励和主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为主要线索并配以群籍,纵跨三代至晚清,所考之人盖帝王、贵族、公卿、士绅等,符合纵向与横向两个向度的样本要求。
    二、互文辞格与名、字语义相反
    “互文”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段,通常将这种辞格概括为“参互成文,合而见义”。通过鉴识“互文”辞格破解语义难题,“互文见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俞樾(1956:9)在《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记载:“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互文见义谓上下两句或同一句子的上下两部分参互见义,互相补充。”(张世禄1985:55)
    名、字意义相反,史上诸多名人皆是此类。从意义类型上看,属于语义矛盾互文。(刘斐201 1)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唐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奠基人王绩,字无功;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晏殊,字同叔;《广雅疏证》的作者王念孙,字怀祖;如此种种,下文将分类列举。
    “名、字相反”的二元结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晦一明”义项,如宋代大儒,理学宗师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宋人廖德明,字“子晦”;元人方炯,字“用晦”;唐人唐敬晦,字“El彰”;金人周嗣明,字“晦之”;宋人王炎,字“晦叔”;宋人沈炎,字“若晦”;明人吴舁,字“亨晦”;明人康朗,字“用晦”;清人黄宗炎,字“晦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