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敏”义项出现的频率颇高,如:元至正进士、后累官明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祭酒的宋讷,字“仲敏”;明成化举人汝讷,字“行敏”;清顺治进士、累官至吏部尚书的郝惟讷,字“敏公”;清康熙举人、乾隆时举鸿博的张宏敏,字“讷夫”。 其次为“贤一愚”,如:唐会昌进士薛能,字“大挫”;元代僧人子贤,字“一愚”;元至顺进士、官至江南行省员外郎的方道教,字“以愚”;明成化进士邹智,字“汝愚”;嘉靖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的廖希贤,字“叔愚”。 然后为“显一隐”,如:唐人马炫,字“弱翁”;孟昶时明经及第、后人宋为官的王著,字“知微”;宋宝裙进士陈著,字“子微”;明弘治进士穆孔晖,字“伯潜”;明崇祯进士薛所蕴,字“子展”。 “有一无|虚一实”一类结构也频被采用,如:南齐人何求,字“子有”;唐人杨凭,字“虚受”;宋人鲍若虚,字“仲实”;明崇祯举人宋之盛,字“未有”。 “进一退|远一近”结构,如:元代大儒仇远,字“仁近”;清代制墨名家汪近圣,字“缢古”;宋人汤思退,字“进之”;清代文人徐退,字“进之”。 “损一益”结构,如宋人上官损,字“益之”;明嘉靖进士袁洪愈,字“抑之”;清代文人闵益,字“又损”。 “刚一柔”结构,如:北周人卢柔,字“子刚”;宋建炎进士陈刚中,字“彦柔”;明代学者娄坚,字“子柔”。 【全文阅读】古人名、字中的互文修辞.pdf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