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大自然因人而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1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大自然因人而异
    

    ——摘自《为语言招魂——韩少功序跋选编》
    

    
    
    推荐人:崔培
    
    推荐理由:喜欢这本书的名字,也特别喜欢封面设计。封面封底均采用了蒙克的画作《呐喊》,鲜明的线条、扭曲的形象非常匹配书的名字。韩少功的散文语言如同小说一般,读起来无法一气呵成,是需要些耐性的,也因此某些语句很有深意,显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与思想深度。有些语句读起来并不尖酸,却把人或事物的本质点出来了。
    



    三十多年前,红卫兵退出中国“文革”舞台,都市中学生绝大部分都被动员上山下乡,去穷乡僻壤摸爬滚打,接触土地、农民、社会底层传统。我是他们中的一员。没想到的是,三十多年后因缘再续,我避开都市的诸多应酬和会议,与妻子回到当年务农之地,盖了一个房子,在那里种菜植树,抗旱排涝,晴耕雨读,一晃又是十五个年头。
     
    准确地说,是十五个半年——因每年秋收后我们都返城越冬,处理若干家务和公务,也让自己能保持左看城右看乡的不同视角。
     
    与都市不同,乡村景观要恒定得多,其山脊线和溪流声越过千年甚至万年,几无时间痕迹。于是这里的明月、野渡、鲜花、飞鸟、竹篱、樵夫等,早已成为文学中的陈词滥调,小资笔下的心灵脂粉和美文味精,与当地居民却没有太大关系。一些令雅士们惊艳的红叶,其实是脱水或失温的表征,想必是树木备受折磨之证,不一定值得赞美。一些时尚男女所赏玩的流萤,其实意味着虫害迫近,把菜园、瓜园、果园送入危机时刻,足以让某个农夫焦灼。作为现代生产力的庞然怪物,一条水泥公路割去了往日的马帮和独木桥,常被旅游者觉得大煞风景,但由此带来的物流畅通,包括钢材、水泥、塑料、玻璃、电器的进村入户,倒可能让山民们欢天喜地。
     
    由此看来,所谓“自然”因人而异,因文化和财富而异。乡村不仅仅是风景画,不仅仅有浪漫主义消费的保留节目,还有自然中的人。这些人五花八门,其各不相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沉浮福祸的平凡故事,同样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些人不是隐居约两年的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以《瓦尔登湖》著称),更不是带上旅行装备去咬咬牙狠狠心待上三两周的仿梭罗,而是在这里搭上了一辈子。因此,他们的形迹构成了对自然更直接、更深入、更可靠、更活化、更具有历史感和生命感的诠释,潜入人类骨血中深藏不露。若离开了他们,目光越过了他们,任何人笔下的自然都有几分可疑,也许不过是盆景的放大,恒温花房的延展,几首田园诗的现场模拟再现,甚至是某些霸权者施展文化劫持和生态剥削的伪自然——恰恰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严重误解。当事人无论如何激动或深情,与这一片天地里众多他者的真相其实仍相去甚远。
     
    2013年冬,我应邀在台湾讲学一月,有机会游历这里的美丽山河,有机会与不少农民、志工、有关专家交流乡村建设的经验,交流某种走近自然的体会。感谢台湾人间出版社的热情相约,这一本《山南水北》增修版能在海峡对岸面世,算是我与这些朋友交流的继续。
     
    我相信还有更多别样的自然有待我们前去认识。
     
    

2014年3月


    

责任编辑|崔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