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不但催生全新艺术形态,延展传统艺术传播,还将深度改造传统艺术,进而形塑新的文艺格局 以媒介仿真造就“物境”只是初级阶段,虚拟现实只有置入“情境”,臻于“意境”...
[说明]1947年10月香港《生活书店》举办“持恒函授学校”,邵荃麟和葛琴被聘为“文学作品选读与习作”专修部(亦称“文学专修科”)导师。海内外文学科的学生最多时达几百人。他们每...
“笃诚”一词最早出自春秋末年《左传·文公十八年》:“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诚笃”则始用于北宋《朱子语类》:“虚明安静,乃能精粹而不杂;诚笃确...
汉字是自身能表情达意又能记录语言的符号。当汉字记录语言的时候,字符单位与语符单位并非一对一的固定关系,一个字可以记录不同的词,一个词也可以用不同的字来记录。这种同...
本文回顾吸收已有话题研究的重要理论进展,在作者关于话题和主语的最新对比研究基础上,以古今汉语和跨语言事实为材料,进一步发掘话题成分的句法语义特点,并与主语的属性相...
关于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如何评价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主要特征是夸大语词在诗歌中的作用“以语...
李白的《将进酒》脍炙人口,题目中的“将”字今天普遍读为“qiāng”。前段时间,有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叶嘉莹先生谈“将”字读音的视频,对这一似乎已经达成共识的问题提出了疑问...
“岭南”这个概念,长期以来就是身处中原者对南土的指称,是他者建构和使用的概念,因而天然就带有着某种不解、猎奇,以至排斥的色彩,是中原文化优越心理的间接反映。“古人...
清人编选有多种以清代骈文为选录对象的骈文选本。面对古文盛行,骈文遭受鄙薄的文坛局面,自清初开始,历经清中期和晚清,清人所编清代骈文选本大都以“尊体”,即尊重和肯定...
先有流寓才有流寓文学。流寓发生有三个前提: 一是农耕民族的产生。流寓是不得已离开本土移居他乡。渔猎民族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只有农耕民族以土地...
[说明]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是鲁迅思想研究者们争论最多的文字,也是最容易发生误读和歪曲的地方,一般人很难读懂;而一些解读文章又往往给人以“先入为主”、“盲人摸象”的...
邵荃麟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人的身份名世的,但是他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发表过富有深度和分量的鲁迅研究论文,对鲁迅研究有着杰出的贡献,理应在中国鲁...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黄亚楠) 1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负责实施的教育部“奋进之笔”行动、国家语委重大基础资源建设项...
1583年,耶稣会士利玛窦与罗明坚在中国建立了天主教第一所教堂,拉开了近代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帷幕。对于传教士而言,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是第一要务。从整个16至19世纪300年的...
今日的文学虽然并不试图再做一个时代的“裁判者”或“立法者”,但依然凭借不凡的体验、洞察、叙事和想象力深度介入并阐释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在2018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此时此刻,那些往日熟稔的诗句又在...
人非圣贤,谁能尽善尽美?人一旦率真、直白,必有不周到之处,会暴露出某些缺点与瑕疵,但他却是有深情与真气的人。有情之人必痴,痴人必有真情。清张潮说“情必近于痴而始真...
内容提要: “旋得旋录”“反复编刊”这种开放式的编刊形式是元后期所编元诗总集最显著的特征。这与元后期文人的文化心理及元诗史发展特征密切关联。这种开放式的总集编刊形式...
内容提要: 一种文体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的形成,不仅是自身发展所致,也是相近文体间不断辨体的结果。作为一种易于诗化或曲化的文艺形态,词无论数量特征还是功能影响皆不如诗...
【摘要】谚语是中华多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1949年以来,中华多民族谚语辞书的编纂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些许不足。文章试对中华多民族谚语辞书的编纂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期为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