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王丹辰:且将深情赋林海 2017-10-14
【有感而发】 他们依水草而居,帐篷外就是莽莽苍苍的林海。狂风卷席着飞雪,夹杂丛林猛兽的嚎叫和召唤驯鹿时敲击桦皮桶的声音,一起融入使鹿鄂温克人的胸怀。如此的环境营造,...
[作品评论] 金理:《北鸢》,放风筝的人 2017-10-14
风筝的“主心骨”,正是天崩地坼之际民间波澜不惊的常道,正是人们心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坚守。过目难忘的,还有尾声部分,那只在肃杀秋风里“忽上忽下”的风筝。 《北鸢》...
[作品评论] 夏丽柠:小镇青年的文学梦 2017-10-14
2016年,阿乙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情史失踪者》出版了,收录了他在2013至2015年间创作的八篇小说。如今,阿乙已经蜕变成华语小说承上启下的中间代。 然而,纷沓至来的荣誉是否真正改...
[作品评论] 罗伟章:行走在城乡之间 2017-10-14
我先认识格尼,然后读她的小说。第一次读,便诧异于她的文字和人,风格迥然。记得那篇作品叫《上山》,发在《山花》杂志,行文大刀阔斧,很有些莽汉的味道;而格尼却是个文静...
[作品评论] 吴佳燕:《空色林澡屋》,寻找人性清泉 2017-10-14
迟子建的小说每每充满宁静神秘的北国风光和自然风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态意识。她的新作《空色林澡屋》以幽深莫测的乌玛山区的原始森林为背景,讲述采取了“套中套”的...
[作品评论] 胡晓平:《傅雷家书》,回归人生的乐章 2017-10-14
《傅雷家书》(经典版)傅 雷 朱梅馥 傅 聪著 译林出版社 《傅雷家书》(新课标本) 傅 雷 朱梅馥 傅 聪著 译林出版社 傅雷与傅聪在切磋琴艺(1956.9) 傅雷墨迹 【今日书评】 家书不...
[作品评论] 李春雷:《中国速度》,速度、精度与温度 2017-10-14
高铁的出现,这些年是国人生活中的一桩大事件,在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重构着人们的思路,更在细细碎碎而又轰轰烈烈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对于文学来说,这是一个大课题...
[作品评论] 王蓬:《母亲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017-10-14
《母亲河》 何振基著 作家出版社 【文学品评】 2013年9月,我一气读完何振基同志四十多万字的小说《母亲河》,感触最深的是作品背后的思想力量,当时就写下了一篇序言。三年过去...
[作品评论] 续小强:《去西藏,声声慢》,慢处声迟情更多 2017-10-14
《去西藏,声声慢》是鲍贝的第六本散文集子。许多小说家似乎特别怜惜自己的笔墨,他们钟情于虚构的故事,为笔下的人物深情,却不是特别情愿过多表露自己的心迹。于现实的世界...
[作品评论] 盛克勤:《茉莉芬芳》,饱蘸艳阳写芬芳 2017-10-14
三次蝉联徐迟报告文学奖的作家李春雷同志又一长篇力作《茉莉芬芳——台资企业的党委书记》一书,经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甫一发行,我便先读为快。在我的印象中,用长篇报告文学样...
[作品评论] 杨红莉:《沃野寻芳》,跨时空的心灵会晤 2017-10-14
《沃野寻芳——中央工艺美院在河北李村》(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是周喜俊用了两年多时间,对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央工艺美院师生在李村期间生活和艺术创作的追述与描写。...
[作品评论] 皱德清 李杏华:《秦兆阳文集》,一座文学雕像 2017-10-14
《秦兆阳文集》 武汉出版社 秦兆阳(1916—1994年)同志是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秦兆阳曾在特定历史时期主持过《人民文学》《当代》等重要刊物的编辑工作,他发现、选择、编...
[作品评论] 徐勇 徐刚:评《我不是潘金莲》 2017-10-14
一、前言:官场小说还是寂寞悲歌? 仅仅为了一个说法(辨明离婚的真假),一个称谓(是不是潘金莲),一个妇女(李雪莲)一生(二十年的青春)的心血,都耗在了年复一年的上访...
[作品评论] 何建明:书写“中国第一大事”的勇气与精神 2017-10-14
什么是中国最大的事?我认为是“三农”问题。什么是中国文学写得最多而又最难写的题材?我认为是中国的农耕文化与农民心理。什么人能把中国这件最大、最重要的事写好?我不知...
[作品评论] 任冬梅:从科幻现实主义角度解读《北京折叠》 2017-10-14
一、引言 2016年8月21日,郝景芳凭借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在第74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荣获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郝景芳成为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
[作品评论] 黄德海:《活在尘世太寂寞》,龙衔海珠,游鱼不顾 2017-10-14
哲贵的信河街富人系列小说,写的是切近的现实,关注的是他们精神世界的问题,试图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追根溯源,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解决。或许是因为信河街上的富人在小说中...
[作品评论] 贺绍俊:第六头牛,《驯牛记》 2017-10-14
陈集益的小说被很多人称为是先锋性的写作,我知道这是非常高的褒奖,但我对先锋性一直保持审慎的态度,因为先锋性自80年代的先锋文学潮之后,逐渐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或者说成...
[作品评论] 杨新岚:“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2017-10-14
读一读何启治的新作《朝内166:我亲历的当代文学》,便能从编辑的角度,看到《白鹿原》等几部当代文学的优秀之作于诞生前后经历的阵痛。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一直称人民...
[作品评论] 贾立元:“爱”在“末日”开花 ——梁启超与《世界末日记》 2017-10-14
一、时间的尽头 1902年堪称“中国科幻元年”。在该年创刊的《新小说》第一号上,主编梁启超不但推出凡尔纳的《海底旅行》,让“科学小说”这一概念正式与读者见面,同时又写下...
[作品评论] 张富英:娘常说……——冰耘《我娘我心》跋 2017-10-14
写母亲的诗文,恐怕是大家读到的机率最多的文字。或许是听多了娘亲的唠叨,或许天下娘的心是一样的,读多了,便有千篇一律的感觉。最初接触这部书稿,也有这种隐忧。 作为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