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论] 邱方:中国时间和诗意 2017-10-14
今年5月,陪肖复兴老师在一些地方做活动,闲聊的时候,知道他2015年年初应《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编辑之约,撰写二十四节气的专栏。 写了整整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如风相随,如雨相...
[作品评论] 充实而有光辉的探索——评《中国文学史之成立》 2017-10-14
《中国文学史之成立》,陈广宏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98.00元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书写活动逐渐兴起,一百多年来在文学教育、文学研究以及整理文化遗...
[作品评论] 丁帆:“世界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观念——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 2017-10-14
作为一直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学史研究的海外学者,王德威应该是第三代的领军者,他几十年来打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壁垒,将百年以降的所有文学史思潮现象和作家作品(...
[作品评论] 现代史撞击下的乡绅文化华彩——评陶少鸿长篇小说《百年不孤》 2017-10-14
陶少鸿 《百年不孤》注目于乡绅的百年命运,书写了南方乡绅岑励畬、岑国仁父子乐善好施这一典型的中国故事,再现了民国以来百年的社会现实,奏响了一曲积德行善的道德赞歌。这...
[作品评论] 《深圳人》:面对卑微的生命 2017-10-14
《深圳人》,薛忆沩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38.00元 小说之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获得跨国界的成功,除了叙述的精致和语言的精准等技术因素之外,最根本的原...
[作品评论] 陈思和:读王德威《“世界中”的中国文学》 2017-10-14
张燕玲女士传来王德威先生的新作《“世界中”的中国文学》,说是要在《南方文坛》上刊发,希望我谈点阅读感想,以期做学术上的讨论。这篇文章是王德威先生主编的哈佛版《新编...
[作品评论] 起跑时最好看的姿势——读贾若萱的《麦收时节》、《事已至此》 2017-10-14
我们这些“搞文学的”谈论起贾若萱,肯定会首先提及她的年龄。她生于1996年,今年刚21岁,在逐渐浮出水面的“90后”作家群中,这个年龄是非常出彩的,严格来算,应该是“95后”了...
[作品评论] 《客寮听蝉》:反思的力量与美 2017-10-14
《客寮听蝉》 曹旭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客寮听蝉》是曹旭的第三部散文集。书名取自于文集中同名的一篇散文。客是客居,寮是作者在日本的居所———光华寮,蝉是一个异乡异...
[作品评论] 陈晓明:在“世界中”的现代文学史 2017-10-14
哈佛大学出版公司近期推出由王德威先生主编的英文版《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据悉大陆简体字版翻译出版可能还要费时不久。这部文学史集合美欧、亚洲及大陆、台湾地区一百四十...
[作品评论] 通过历史重构现实:三部长篇,三个维度 2017-10-14
张炜《独药师》、格非《望春风》、葛亮《北鸢》的历史叙事形态在近年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中具有典型性,都以各自的方式重新建构某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史和精神史,对长篇小说史诗...
[作品评论] 《历史的温度》:唯其真实才有“温度” 2017-10-14
中信出版社出版张玮著《历史的温度》 张玮请我为他的新书写序,作为他曾经的老师,我很高兴这一天终于来到。 2001年,我给复旦中文系98级文科基地班开设“比较文学”。文基班现...
[作品评论] 胡桑:翻译、民族国家、现代性和传统——论顾彬的汉语诗歌批评 2017-10-14
一、翻译作为摆渡 “相互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无论如何也不算是灾难;忘记了我们会习惯性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顾彬在《“只有中国人理解中国?”》中如是说。作为一名汉学...
[作品评论] 庞余亮评《南都》:隐忍在斑驳之城中 2017-10-14
忧郁的南京城总是深不可测。那么长的城墙,那么多的作家,比如租住于明城墙边多年的毕飞宇,为明城墙写了篇《是谁在深夜说话》。我以为,这篇令人惊艳的小说,写的就是贾梦玮...
[作品评论] 张一帆:新文学家的儒教乌托邦理想——论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的主 2017-10-14
编者按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称得上是一部奇书,因其中寄寓着废名迥异于新文学主流的社会理想与人生观,很难在文学史的脉络中把握其意义与价值。张一帆博士从文本内部...
[作品评论] 李明春《山盟》:既向下沉潜,也仰望星空 2017-10-14
李明春是一位扎根于基层的作家,他努力向下沉潜,因此他的作品饱含土地的湿度和民间的温度;但他在向下的同时仍然不失仰望星空的眼光,因此作品中具有清醒、明确的价值追求和...
[作品评论] 《福地》:充满氤氲之气的“混沌”之书 2017-10-14
中国式乡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在数千年的乡村经验背景之上,高歌猛进的中国现代化烙印着乡愁的底色。青年作家叶炜的新书《福地》是一部充满氤氲之气的“...
[作品评论] 彝乡楚雄 文学热土——“楚雄州作家群”暨余继聪、段海珍作品研讨会 2017-10-14
8月1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云南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文联、楚雄州作家协会协办的“楚雄州...
[作品评论] 莫言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剧作家的“野心”与“匠心” 2017-10-14
《锦衣》没有遮蔽民间的丰富和自足,也没有将革命妖魔化、庸俗化,而是将民间的智慧嫁接到了革命叙事、历史变革的当口,完成了民间世界的再叙事、再重构。 莫言用“锦衣”这一...
[作品评论] 范玉刚:“暴风雪”意象下的人性拷问 2017-10-14
前几日,就在我刚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满洲里市回京后的一个晚上,接到了《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先生发过来的一篇需要评论的小说,作品写的是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草原的暴风雪...
[作品评论] 当绝望遭遇弱小——读范墩子短篇小说《我从未见过麻雀》 2017-10-14
范墩子小说《我从未见过麻雀》(《人民文学》2017年8期)是一篇在写法上脱离了习见和常态的小说,这种脱离的表现就是小说的象征意味以及魔幻色彩。读这样的小说不可能按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