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水浒传》主题思想的研究,沈伯俊同志曾作出总结,认为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是“农民起义说”,以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为主题,以宋江等英雄为主干,描写农...
记得很早以前看Discovery介绍《复活节岛》的时候,当即被海岸边矗立着的那些面朝大海的巨石像所震撼。石像粗砺而诡异,表情冷漠、神态庄重,透露着原始文明崇高的信仰张力和质朴...
《水浒传》“梁山泊聚义”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历来是《水浒传》研究中一个令人困扰的大问题。长时期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梁山义军是一支农民起义部队,《水浒传》是农...
前不久.《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因特网的诸多媒体上都报道了一篇文章题为“《西游记》著作权谁属?”介绍了八旬老人沈承庆先生对《西游记》著作权究竟谁属极感兴趣.说...
席勒的一生事业,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青年时期,1776-1787年,以17岁的席勒在《施瓦本杂志》发表抒情诗为标志开始其文学生涯,到狂飙时代最后一部剧作的完成;第...
我们活着,感受不到国家的存在, 我们说话,声音传不到十步之外, 只要在哪里发出悄悄的声音, 那一定是克里姆林宫的山民。 他的手指如同蛆虫,又粗又肥, 他的话准如秤量普特...
若热·亚马多(1912~2000)巴西当代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在近70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歌、散文。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
18世纪法国启蒙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形式,全面诠释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主张,批判封建社会,宣传社会理想,宣扬自然神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以其深刻的思想性风...
在小说《星尘》里,尼尔·盖曼用他那双善良和美好的眼睛观看着一个介乎于宫崎骏和比亚茨莱之间的神奇世界。 《星尘》,[英]尼尔·盖曼著,龚容、李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张宗伟同志撰写《黄正甫刊本三国志非今见三国演义最早刻本》(见《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与笔者商榷,提出了与笔者1994年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拙文《黄正甫刊...
鲁迅先生对于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研究,就有很多值得重新审视的地方。他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西游记》中...
《三国演义》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了解这部小说的形成与演变,了解其作者问题与版本源流,对于我们正...
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言九鼎,举足轻重,以一介文士,欲革除弊政,首先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做起。他反对再为长城上添砖加瓦,扩而至于一切的文化领域。出于...
在文学作品里,我们见过太多的男欢女爱,见过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然而,却很少看到一个渔民的儿子、一个邮差凭借大师的诗歌让一个少女“受孕”的爱情。这个带有传奇性的故事...
《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或《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四大奇书”,而且还是这四大奇书中的奇书。它的流传,已不仅限于中国,它早被译成...
一 《局外人》中的异化问题 理性主义为西方社会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工业文明。到了现代,人们把一切都寄托于理性,以为理性无所不能。然而,事实上,理性并没有为我们创造一个明...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这个说法几乎是公认的。但这个说法却存在几个重要的疑点,其一是,《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长篇历史小说,如果是罗贯中的个人创作,在没有...
前不久.《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道了沈承庆先生对于《西游记》作者以及版本的考证. 其中有云: 八旬老人沈承庆先生对《西游记》著作权究竟谁属极感兴趣。他查阅大...
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1986)由三部小说构成:《玻璃城》、《鬼魂》和《幽室》。这部小说集在写成之时,曾17次遭到出版商的拒绝;但12年之后,美国纽约公...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托马斯品钦作品中晦涩繁杂的隐喻结构历来都是评论界所关注的焦点。 在其小说作品中,品钦引入了“熵”这一概念,并借助这一描述能量消散的热力学名词来喻 指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