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张学东是一位才气与勤奋兼备的作家。在我刚读完他的那部相对厚重的长篇《人脉》不久,又看到这本颇为清丽雅致的长篇《遥望白银湖》时,这种感觉再度油然而生。可以说...
经济与文学的关系,我们似乎一点也不陌生。在我们几十年的学校教育中,早已经一再被灌输了各种“经济”的定理,诸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949年,对于任何一个现代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历史转折点。曹禺,自然难逃这一历史境遇。同巴金、老舍等一样,作为一直以来思想无“左”、“右”之分的夹心层作家,...
宗教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发生学角度上来讲,许多学者坚信文学起源于宗教,文学的“宗教发生说”虽然有值得商榷的余地和可能,但两者之间具有的相似性却是可信和无疑的。...
作家李素红的长篇小说《花落红尘》关注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中国女性的成长。透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斑驳陆离的色彩和生动鲜明的主调。 《花落红尘》所写的蓝琳、晨...
阅读青年作家晋阳的长篇小说《中国式二代》(作家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带给我的是一种粗粝、狂放、野性、多少显得有点陌生的审美体验。作者是一位出生于1988年的“80后”作家,这...
老舍在创作小说时,一般都采用幽默的笔调,产生了一定的喜剧效应,但读者在嘻笑之余,总会从中咀嚼出悲剧的意味,有时后者反而比前者更为浓烈,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这种喜感因...
《玫瑰紫》,杨小洲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25.00元 杨小洲的小说《玫瑰紫》因语言带有钱锺书《围城》的意趣和真实的读书出版业界背景而广受关注,被视作“中国读书界的...
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种种文化思潮纷呈,各显异彩;现代作家的信仰追求,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正像鲁迅当年曾经受到过进化论、郭沫若当年曾经受到过泛神论、巴金当...
散文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超越功利的文本,它的书写方式是最朴素的,也是最艰难的,因为它是从真诚抵达真诚,从心灵走向心灵的,因而最忌心灵的造假,诚恳庄重、有感而发始终...
陈丹青对鲁迅的美术修养褒奖有嘉,在他的眼睛里,鲁迅几近美术界的行家里手。可是,对鲁迅同时代的作家或晚一辈作家的美术眼光不看好,甚至说茅盾、巴金、曹禺、老舍等人不懂...
改组后的《文汇报》无论是版面还是内容都有了明显变化,从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起,《文汇报》发表了一系列社论、专论、旁听记,如《写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之初》、《暴力...
每当我打开《上海戏剧》杂志的第一页,总能看到在一幅美丽的戏曲人物画,还有一首勾勒该剧情节、抒发该剧观感的古典诗词。每期如此,每年如此,这已成了这份专业杂志的一个亮...
听说教育界又在清退鲁迅——从中学课本里撤出他的作品,有人称之为“鲁迅大撤退”。我听了立即想起了我非常熟悉的两段话,都是有关鲁迅的: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
按照学界的共识,中国古典散文分为叙事和说理两大类别,就前者来说,《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众多经典文本决定了中国历史叙事的基本向度,其中...
在谈到老舍与许地山两人的友谊时,老舍之子舒乙曾经深情地说过:“许地山先生和老舍先生是好朋友。在某种程度上,许先生是后者的引路人和示范人。”[1]老舍本人在悼念许地山去...
多少年来,说到巴金,人们首先会想到《激流》三部曲第一部《家》,作品里岩浆喷发似的个性解放激情曾经感动了无数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年轻人就是像觉慧那样冲出旧家庭...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形象已经被固定了主流意义,主流文学史要叙述什么样的意义,巴金理所当然被叙述为什么样的意义。反之亦然。重新读读巴金的《憩园》,比起巴金那些...
对鲁迅稍有了解的人,尤其了解他在书法创作、碑帖鉴赏、版画收藏领域有不凡造诣的人,对《北平笺谱》不会陌生。鲁迅致郑振铎的书信,多次提及《北平笺谱》,述及笺纸知识——...
青岛印象 梁实秋来青岛大学任教颇有戏剧性。1930年夏,国民党政府决定设立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是蔡元培(孑民),但实际负责筹备的则是杨振声,并已被教育部内定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