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 [当代文学] 呼唤设立“国家文学奖” 2017-10-29

    文学奖励伴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甚至可以说是文学的影子,与文学形影相随。而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或一个国家的文学能否健康成长,与其文学奖励...

  • [现代文学] 老太太构图:老舍剧作中女性意识衍化探微 2017-10-29

    老舍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发过这样一句极为精辟的感慨:“民族要是老了,从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 。”[1]438自然这里“出窝儿老”的毛病决不是出在体质人种上,而是指中国人一降生便...

  • [现代文学] 论老舍的“和谐”文化观 2017-10-29

    何谓文化,按老舍所说“:一人群单位,有它的古往今来的精神的与物质的生活方式,假若我们把这方式叫作文化,则教育、伦理,宗教、礼仪,与衣食住行,都在其中,所蕴至广,而...

  • [当代文学] 谈"现代美文"的文体 2017-10-29

    有学者说过:"散文的简单是一个谜,一种挑战,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这是由散文文体无远弗届、空阔无边的特征所决定的。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美文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是...

  • [当代文学] 天降难得之才 唯恒持者大成 2017-10-29

    《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哲人哲言,也应到了我身上。 1970年3月中,我抛夫别子,孤身一人去河南息县东岳公社学部干校报到,军宣队安排我暂栖文学所连队。...

  • [现代文学] 离不去的和离去了的——评老舍《离婚》中的二元观念 2017-10-29

    《离婚》是老舍创作风格得以形成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品中,张大哥和老李结构成了一个参照系,由此参照系而引申出一系列的二元关系,常识与诗意、群体与个体、秩序与混乱、现实...

  • [当代文学] 灰土布帽子上的红星 2017-10-29

    她背着一个孩子,肚里揣着一个没见到模样的孩子正在铲地。地,就锅盖那么大,长几颗土豆秧,开白花。地,具体说是泥土,在这里那么少。看四外群山莽莽,俱是石头。 女人见我看...

  • [当代文学] 文学大败局中的匆匆过客 2017-10-29

    作为内地出发、港台发迹的作家,葛亮这种“出口转内销”的身份受到欢迎,与进行时中的港台作家备受关注和赞美的局面是一致的。内地人包括出版商和读者,特别容易对这种操持汉...

  • [当代文学] 经验仿制、中产滥情与抛向历史的媚眼 ——谈谈《朱雀》和《德律风》 2017-10-29

    ■叙述一个漫长的故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历史情绪充溢在故事的时空之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论故事如何娇媚,历史都会像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反衬出故事本身的粗鄙和放纵。...

  • [现代文学] 民间文化形态下的贫民视点——老舍小说文化批判原点的选择 2017-10-29

    受国内一些经典文学史教材的影响,在我们的观念里总认为老舍是在新文学的直接影响下,接触到了英国文学而受到启发才走上创作道路的,而实际情况是老舍能成为一个作家,除了西...

  • [当代文学] 为了被阅读而写的媒体批评 2017-10-29

    媒体批评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受重视,对它的评价也不高。它至少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用无数篇书评构筑了文学每日的生命,为我们呈现了鲜活灵动的文学现实;二是在“众声喧哗”...

  • [当代文学] 纪实文学研究亟待重视和加强 2017-10-29

    在中国,从《尚书》、《论语》、《孟子》尤其是从《史记》开始,纪实文学传统悠久、成绩显著。在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纪实文学更是发展迅猛、成就辉煌。但与虚构文...

  • [当代文学] 论赵柏田———小说还是历史写作 2017-10-29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开始陆续的写一些东西,这样一个共同的历史趋向更多的让我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使用历史的眼光来谈论这部小说。我更愿意从作为叙事的历史和作为历史的叙事来谈论...

  • [现代文学] 平民作家老舍——关于老舍的一种阅读定格 2017-10-29

    阅读定格是十分困难和冒险的事情,对于内涵复杂的作家的阅读定格,更是如此。但既然要深入研究一个作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阅读定格的问题,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譬如说,研究一...

  • [现代文学] 两万年文明下的“猫人”教育——读老舍的《猫城记》 《文艺争鸣》2006年第 2017-10-29

    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60年代曾青睐老舍先生,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老舍先生却以投太平湖自尽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大奖擦肩而过了。据说老舍进入评选委员会视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

  • [当代文学] 促进公安文学健康发展 2017-10-29

    今天,计算机技术已改变了知识的传统功能。一方面,电脑的微型化和商品化使人类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异,知识成为可操作运用的资料,难于精密化的文学处境尴尬;另一方面,...

  • [现代文学] 母语文化是我们的家——老舍文学语言观透视 2017-10-29

    西哲海德格尔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信》中说过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其家中住着人、那些思者以及那些用此写作的人,是这个家的看家人。”[1]32暂不论海氏深...

  • [现代文学] 在历史品衡与文本解读之间——孙中田先生的茅盾研究述评 2017-10-29

    1980年的一个晴朗秋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一座简陋的教职员宿舍里,我翻开孙中田先生刚刚出版的著作《论茅盾的生活与创作》,默默地想了很久。我知道,早在1955年,先生 就开始了这...

  • [当代文学] 独到的眼光与思辨的力量——评刘上洋的散文 2017-10-29

    刘上洋的散文创作(见散文集《高路入云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虽然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这样两个阶段,但超越“小我”表现“大我”的追求始终没变。...

  • [现代文学] 潜隐和张扬:老舍民族意识的独特表达方式 2017-10-29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历史阶段国家危机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五四时期的文学启蒙,还是抗日时期的救亡宣传,都直接与社会局势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社会使命...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