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谈"现代美文"的文体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保昌 参加讨论

    有学者说过:"散文的简单是一个谜,一种挑战,一种意味深长的沉默。"这是由散文文体无远弗届、空阔无边的特征所决定的。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美文的产生、发展及其流变,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在长达9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文的"坚守"与"破体"相伴始终,没有"破体"就无以发展:没有"坚守"就无传统可言。
    "美文"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英语单词"Essay",周作人最早将其译为"美文"。在发表于1921年的《美文》一文中,周作人写道:"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五四及其以后的散文创作,沿用了这个中国式的"美文"概念。
    美文9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美文呈现出不尽相同的文体特征,既表征出传承与坚守中的创新努力,也在冲突与对话中积淀了美文文体的传统精神。第一个阶段,多源共生。五四美文创作数量庞大,风格多样,名家辈出。如鲁迅、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人都是知名海内外的美文写作大师。朱自清在1928年写作的学术论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中,中肯地回顾、评价了五四时代中国美文创作的繁盛与成就:"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迁流曼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这就是说,五四美文写作无论是在思想领域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样的风致,是多源性的存在。第二个阶段,三峰突显。承接五四美文的写作传统,30年代的美文创作并没有受制于政治危机的干扰,相反却由于时代风云的激荡,获得了更加充沛的生机和活力。30年代的美文创作三峰突显,表现在既有深具"鲁迅风"的左翼作家杂文创作,也有林语堂的幽默闲适写作和京派同仁的抒情咏志,由此构成30年代特有的美文"冲突"与"对话"的宏大文化空间。
    第三个阶段,烽火闲情。40年代的美文写作。在抗战的大背景下并未消歇,正式出版的散文集子就有1170部,远远高出二三十年代一共出版800多部的总和。在抗战初期,报告文学集子占居大多数,抒情叙事类散文数量骤降,这是历史理性的选择,而到抗战后期,美文创作重焕生机,再展风华,多姿多彩的创作显露出历经历史沉淀届的较高的艺术魅力。40年代深得鲁迅杂文创作真传的杂文家有聂绀弩、秦似、冯雪峰、夏衍、孟超、宋云彬等。幽默闲适小品在40年代也有传人,梁实秋、钱锺书的美文写作优雅自适,从容不迫,汪洋酣畅,机趣横生,可以视为智性美文写作的典范。
    第四个阶段,三种模式。杂文写作出现转向,转向的标志是《人民日报》1962年开始设立的"长短录"专栏,力求在温和节制的情感态度中,使读者"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此类杂文创作"提供了一种思想态度和文体风格:在宽容、中庸的形态中,来寄托他们对现实生活缺陷的敏感、关切,容纳他们对于现代教条、对于僵化思想秩序的质疑性批判,从而也塑造了叙述者正直、坚强的思想品格"。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美文创作的文化空间十分逼窄,作家的情感取向、思想观念受制于意识形态的严密规范,逐渐形成杨朔散文、刘白羽散文和秦牧散文等三种写作模式,并在该时段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写作方法的单一、意识形态的制约和艺术趣味的趋同,导致美文写作成就不高,审美性明显不足。第五个阶段,转型破体。80年代巴金、杨绛、孙犁、陈白尘、黄裳等老作家与张洁、贾平凹、唐敏等中青年作家,着意于自由叙说自我的经验,凸现作家的主体个性和人生遭遇;赵玫、黑孩、周佩红等作家则将散文的自我表现功能继续推进。此时期散文创作在文体方面有"窄化"的趋向,文体意识明显加强,美文概念重新被提及,用来指称"抒情散文"或"艺术散文"。而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破体"的尝试和实验总在不断地发生。进入90年代,散文勃兴,美文的文体自觉意识减少,专业散文作家有周涛、斯妤、刘烨园等,更多的则是学者、小说家和诗人参与散文写作,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知识随笔逐渐成为散文创作的主流。张中行、余秋雨等人的"文化散文",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文写作范畴。与此同时,大批报刊开辟散文专栏,推崇休闲的生活方式,复制暖昧的小情小调,向物质化的世俗社会和消费性的文化需求大肆献媚,此类散文,也被冠以"美文"的标签,实际上则是缺少营养的文化快餐,为一批自由写手反复制作。最近30年来,散文文体不断遭到"破体",这一现象已经深为学界有识之士所担忧。美文的规范和本性究竟是什么?首先,美文的篇制是短小。现代美文传统就是短小、精致、凝练的艺术。周作人、鲁迅、冰心、朱自清、俞平伯、林语堂、茅盾、郁达夫等,都是擅写短文的好手。如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只有1200多字,朱自清的《背影》也只有1300余字,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几乎每篇都是千字文。篇制短小,意义重大,这就是美文的力量和风采,相比之下,当下流行的"大散文"写作动辄万言、十数万言甚至数十万言,史料堆砌现象严重,语言哕嗦追求辞藻,结构上叠床架屋令人生厌。其缺失在于铺排、混乱、拉杂、放任,失去了美文的风致,因此,"大散文"不是美文。
    其次,美文的本质是审美。审美性是美文的本质品格,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美文名篇,无一不是本真的表情性、独立的创造性与高度的自由性的完美结合。审美性表现在诸多层面,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双重的"美"。美文叙述语言的美,其实也是思想内容美的折射。将中外占今一切美文写作的文化资源进行融化,应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最后,美文的精神是自由。美文无论是在形式层面上,还是在内容和精神层面上,都应该是自由的,美文写作可以展示出多种可能性,核心在于追求根基于人文关怀和理性视野之上的自由精神。美文写作可以如匕首针砭时弊,也可以风花雪月,但一定要接上地气,联通现实:要有风骨,指向当下,体现充沛的人文关怀。当下某些报刊上的"美文"专栏,网络上的QQ空间、博客以及网站的文学板块等刊载的某些散文,迎合世俗,媚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类作品没有构思,没有章法,表达小思想,玩味小趣味,缺乏风骨,一味媚俗,这是当前美文写作的软肋。
    现代理性精神和现代审美精神的培育,是"晚报"副刊美文应该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在当下新传媒日益产生更大影响的时候,副刊美文有责任承担起领航的重任。杂文写作的传统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当下的副刊美文创作,要以人为本,导人向善,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培育国民精神,模塑现代品格,既对当下现实抱持同情的了解,又具备必须的理性超越精神,在此,有必要重申美文的启蒙功能--在理性与审美两个层面上的启蒙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美文在其中可以大有作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3号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4月13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